办好民生实事,让许昌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牛书培摄
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
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风景是“宜居”。
在中心城区打通5条断头路,改造提升7条背街小巷,新增停车位600个以上,惠民举措贴心贴肺;一口气整治24679个问题窨井盖,新增绿化面积1509亩,民本情怀触手可及;100多个破旧庭院小区美丽“蝶变”,上万户居民告别环境“脏乱差”,民生温暖照亮心房……2021年,在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乐章中,“为民”是最动人的旋律:全市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6%。如今,许昌市委、市政府谋划确定了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为民惠民再启航。
“有诺必践,一诺千金。”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
表与里从温度到高度
“我们选择民生实事,遵循了‘群众关注、百姓受益,指标量化、当年完成’的原则,每一件都是与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民生需求。”许昌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许昌市每年确定的民生实事,在数量上“精”、在分量上“重”、在内容上“具体”,隐含着一条“变与不变”的脉络。
名称经常在变。十件民生实事内容各有侧重,有的是兜保障之“底”,如提高特困群体生活补助标准;有的是救民生之“急”,如康复救助助力残疾儿童撑起美好未来;有的是筑公共服务之“基”,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缓解大班额问题,件件体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情怀始终不变。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帮扶,始终不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始终不变。从2020年“改善困难群体住房条件”到2021年“继续为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发放住院护理补贴”,民生实事聚焦的,都是最需要呵护的人。
变化源自时代的变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水涨船高”。准确把握民生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许昌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
为民的高度决定了惠民的温度。近5年来,许昌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逾千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0%以上。
谋与为从实事到实干
“以前,小区道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各种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如今,我们家属院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变整洁了,车辆停放有序了,住着舒服得很。”3月16日,在许昌市魏都区古槐街小学家属院,韦清林老人讲起老庭院改造带来的生活变化,两眼放光。
作为许昌市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许昌搭乘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东风,通过提升质量、完善功能和重塑景观,改造提升了125个老庭院,新增停车位647个,并在老旧小区周边建成了一大批养老、卫生等服务设施,有效解决了老城区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差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实事要办好,既需资金,更须用心。通过思维创新,许昌市以“有解思维”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5.0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通过制度创新,许昌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城区水系管护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代管,持久维护水面洁净、水质优良……
形式虽然多样,核心始终如一: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抓好民生工作,持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点与面从大单到大餐
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
过去的一年,不少许昌市民欣喜地发现,城市街巷换了新容颜,家门口增添了漂亮的新校舍,“15分钟民生圈”规模不断扩大……许昌市从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医教文卫入手,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公共保障,把一件件实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围绕城市交通建设、校园选址建设等需要统筹谋划、投资较大的民生实事,许昌市夯实责任,一抓到底。与之同时,他们针对一条条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一个个无主楼院环境整治等具体的“小事”,也立下“责任状”、订下“目标书”,从点滴细节抓好落实。
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饱含着党和政府的“大温暖”,如同涓涓细流滋润民心,把沉甸甸的“民生大单”变成了暖人心的“民生大餐”,让群众感受到了“大幸福”。
看得见的民生实事、可触摸的民生温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1)》显示,许昌市城市宜居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居民获得感指数、居民幸福感指数均居全省前三名之列。
取与舍从青山到金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许昌人对此感受深刻。
在公园里建城市,在城市中建公园,许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46%,绿化覆盖率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5平方米,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昌发展优势凸显。绿意盎然的城市中轴区域,华为公司、汉王集团等知名科技公司纷纷伸出“橄榄枝”,中原人工智能中心等电子商务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先后落户,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力。
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2021年许昌市经济总量达到3655.4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百姓获得感有了更加厚实的“家底儿”。
“在新的一年,许昌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聚焦省、市民生实事,加大财政投入,一件接着一件办,办理一件成一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许昌市市长刘涛说。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许昌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的新篇章,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民生实事有“温度” 百姓幸福有“热度”
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
办好民生实事,让许昌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牛书培摄
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
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风景是“宜居”。
在中心城区打通5条断头路,改造提升7条背街小巷,新增停车位600个以上,惠民举措贴心贴肺;一口气整治24679个问题窨井盖,新增绿化面积1509亩,民本情怀触手可及;100多个破旧庭院小区美丽“蝶变”,上万户居民告别环境“脏乱差”,民生温暖照亮心房……2021年,在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乐章中,“为民”是最动人的旋律:全市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6%。如今,许昌市委、市政府谋划确定了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为民惠民再启航。
“有诺必践,一诺千金。”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
表与里从温度到高度
“我们选择民生实事,遵循了‘群众关注、百姓受益,指标量化、当年完成’的原则,每一件都是与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民生需求。”许昌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许昌市每年确定的民生实事,在数量上“精”、在分量上“重”、在内容上“具体”,隐含着一条“变与不变”的脉络。
名称经常在变。十件民生实事内容各有侧重,有的是兜保障之“底”,如提高特困群体生活补助标准;有的是救民生之“急”,如康复救助助力残疾儿童撑起美好未来;有的是筑公共服务之“基”,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缓解大班额问题,件件体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情怀始终不变。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帮扶,始终不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始终不变。从2020年“改善困难群体住房条件”到2021年“继续为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发放住院护理补贴”,民生实事聚焦的,都是最需要呵护的人。
变化源自时代的变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水涨船高”。准确把握民生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许昌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
为民的高度决定了惠民的温度。近5年来,许昌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逾千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0%以上。
谋与为从实事到实干
“以前,小区道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各种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如今,我们家属院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变整洁了,车辆停放有序了,住着舒服得很。”3月16日,在许昌市魏都区古槐街小学家属院,韦清林老人讲起老庭院改造带来的生活变化,两眼放光。
作为许昌市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许昌搭乘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东风,通过提升质量、完善功能和重塑景观,改造提升了125个老庭院,新增停车位647个,并在老旧小区周边建成了一大批养老、卫生等服务设施,有效解决了老城区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差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实事要办好,既需资金,更须用心。通过思维创新,许昌市以“有解思维”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5.0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通过制度创新,许昌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城区水系管护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代管,持久维护水面洁净、水质优良……
形式虽然多样,核心始终如一: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抓好民生工作,持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点与面从大单到大餐
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
过去的一年,不少许昌市民欣喜地发现,城市街巷换了新容颜,家门口增添了漂亮的新校舍,“15分钟民生圈”规模不断扩大……许昌市从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医教文卫入手,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公共保障,把一件件实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围绕城市交通建设、校园选址建设等需要统筹谋划、投资较大的民生实事,许昌市夯实责任,一抓到底。与之同时,他们针对一条条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一个个无主楼院环境整治等具体的“小事”,也立下“责任状”、订下“目标书”,从点滴细节抓好落实。
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饱含着党和政府的“大温暖”,如同涓涓细流滋润民心,把沉甸甸的“民生大单”变成了暖人心的“民生大餐”,让群众感受到了“大幸福”。
看得见的民生实事、可触摸的民生温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1)》显示,许昌市城市宜居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居民获得感指数、居民幸福感指数均居全省前三名之列。
取与舍从青山到金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许昌人对此感受深刻。
在公园里建城市,在城市中建公园,许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46%,绿化覆盖率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5平方米,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昌发展优势凸显。绿意盎然的城市中轴区域,华为公司、汉王集团等知名科技公司纷纷伸出“橄榄枝”,中原人工智能中心等电子商务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先后落户,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力。
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2021年许昌市经济总量达到3655.4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百姓获得感有了更加厚实的“家底儿”。
“在新的一年,许昌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聚焦省、市民生实事,加大财政投入,一件接着一件办,办理一件成一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许昌市市长刘涛说。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许昌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的新篇章,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