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用的科教大楼
□周厚亮 蔡昊男 师小勤
3月11日,在众多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的见证下,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揭牌成立。
作为河南省首个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机构,它象征着郑大一附院在教学科研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不仅为我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稳固的科研基础和临床服务支撑,同时也将引领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迈向“心”高峰。
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王成增表示,研究院将汇聚心血管领域的众多专业人才和资源,打造一个涵盖科研、预防、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更好地守护百姓“心”健康。
协同创新
产学研防一体化
3月11日,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科教大楼前,醒目的“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揭牌”标识引起了不少患者及家属关注。当日,在这座大楼内部,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
“这个研究院到底是治病的还是防病的?”一位陪儿子前来就医的黄女士轻声向丈夫询问道。
“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新突破,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产学研防一体化的创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医学研究平台。”揭牌仪式上王成增说。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这个宏伟的目标最终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福利。
黄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刚30岁,却不幸患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几天前,他入住到了科教大楼的心血管内科病区。
如何让肥厚的心肌变薄?如何通过基因阻断的方式,让患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能够顺利生育出健康的孩子?如何能在早期就干预,避免疾病进展损害身体……这些问题都是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这只是众多“心”病中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悄然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加强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对心血管疾病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更是为了构建一个集科研、预防、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新的力量。
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创新型研究平台作用,将临床、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聚焦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卡脖子问题,强化医防融合,不断完善心血管疾病预防体系和诊疗规范,建立起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未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将积极培育国家领军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国际知名的科研创新团队,提升我省乃至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科研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
在科研方面,将紧密结合全国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聚焦环境、居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为主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完善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构建全省心血管疾病防治新矩阵,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健康指数,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添砖加瓦。
最大“底气”
心内心外科最强双翼
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落地郑大一附院“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在于该院强大的心内、心外科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更以其先进设备和技术水平在我省乃至国内享有盛誉。这些显著优势为研究院的成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郑大一附院现有心血管专业医师248名。其中,国家杰青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之名医1名、国家优青1名、博士157名。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3项,荣获科技奖10余项。
先进的医疗技术、创新的医疗器械、顶尖的医学团队,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给患者,在心内科创造的众多“首例”“首创”等成果里,受益患者从“1”扩至“数以万计”。
近日,随着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心血管内科所有病人入住科教大楼新病区,心血管内科正式细化细分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及肺血管疾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心脏重症六个亚专科,这一举措使得患者能够更精准高效地按专科就诊住院,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每个亚专科都由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组成,他们在相应领域都拥有深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实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主任张金盈说,这一调整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学术及科研水平,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内科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心外科医学部实力如何?
回溯历史,早在1958年,该院即开展了河南第一例深低温停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2017年5月10日,在达芬奇机器人的加持下,该院心外科仅通过几个小切口,就实现了不开胸微创治疗冠心病,完成了河南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脏移植被称为器官移植“皇冠上的明珠”,2019年,郑大一附院心外科取得心脏移植手术资质,组建了心脏移植团队,并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移植。
2022年,心脏外科手术量3800余例,例数排名上升至全国第9位;在复旦医院管理研究院专科排名中,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在华中地区心外科声誉榜中名列第4;在2023年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中取得第12名的成绩。
“我们将持续深化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推动学术的进步,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新说。
新楼启幕
揭开科研创新篇章
随着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的正式揭牌,郑大一附院的科教大楼也宣告竣工并全面投入使用。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河南省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也为郑大一附院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作为省政府重点工程及郑州市“一类民生”项目,科教大楼总投资近9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2.5万平方米。大楼内部设施先进,包括手术室、病房、教学培训平台和科研平台等,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和临床治疗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依托科教大楼的优质资源,郑大一附院计划搭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科研平台和时空组学研究平台,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医院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大型科研设备,并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和创新研究,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
王成增表示,公共科研平台的建立将为医院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及推动学科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这也将为医院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新质生产力,以“新”为起点,以“质”为关键,落脚于“生产力”。在王成增看来,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过程中,由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的生产力质态,能够不断推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卫生健康服务范式的转换和升级。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在医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覆盖了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2023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4项,其中填补国际空白5项、国内空白10项、省内空白52项。这些创新技术的开展不仅彰显了医院在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年,郑大一附院将继续深化各亚专业标志性新技术的开展,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同时,医院将鼓励支持各团队开展前沿性、原创性新技术新项目,创新远程医疗服务运营模式,并全面建设机器人远程诊断中心,为远程医疗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医院还将全面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培育机制等措施,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的提质增能。
王成增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郑大一附院将以医疗为基础,教学、科研为两翼,协同发力、创新驱动,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从“心”出发 攀登“心”高峰 ——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成立
3月11日,在众多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的见证下,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揭牌成立。
新启用的科教大楼
□周厚亮 蔡昊男 师小勤
3月11日,在众多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的见证下,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揭牌成立。
作为河南省首个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机构,它象征着郑大一附院在教学科研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不仅为我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稳固的科研基础和临床服务支撑,同时也将引领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迈向“心”高峰。
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王成增表示,研究院将汇聚心血管领域的众多专业人才和资源,打造一个涵盖科研、预防、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更好地守护百姓“心”健康。
协同创新
产学研防一体化
3月11日,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科教大楼前,醒目的“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揭牌”标识引起了不少患者及家属关注。当日,在这座大楼内部,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
“这个研究院到底是治病的还是防病的?”一位陪儿子前来就医的黄女士轻声向丈夫询问道。
“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新突破,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产学研防一体化的创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医学研究平台。”揭牌仪式上王成增说。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这个宏伟的目标最终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福利。
黄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刚30岁,却不幸患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几天前,他入住到了科教大楼的心血管内科病区。
如何让肥厚的心肌变薄?如何通过基因阻断的方式,让患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能够顺利生育出健康的孩子?如何能在早期就干预,避免疾病进展损害身体……这些问题都是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这只是众多“心”病中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悄然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加强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对心血管疾病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更是为了构建一个集科研、预防、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新的力量。
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创新型研究平台作用,将临床、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聚焦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卡脖子问题,强化医防融合,不断完善心血管疾病预防体系和诊疗规范,建立起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未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将积极培育国家领军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国际知名的科研创新团队,提升我省乃至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科研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
在科研方面,将紧密结合全国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聚焦环境、居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为主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完善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构建全省心血管疾病防治新矩阵,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健康指数,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添砖加瓦。
最大“底气”
心内心外科最强双翼
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落地郑大一附院“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在于该院强大的心内、心外科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更以其先进设备和技术水平在我省乃至国内享有盛誉。这些显著优势为研究院的成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郑大一附院现有心血管专业医师248名。其中,国家杰青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之名医1名、国家优青1名、博士157名。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3项,荣获科技奖10余项。
先进的医疗技术、创新的医疗器械、顶尖的医学团队,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给患者,在心内科创造的众多“首例”“首创”等成果里,受益患者从“1”扩至“数以万计”。
近日,随着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心血管内科所有病人入住科教大楼新病区,心血管内科正式细化细分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及肺血管疾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心脏重症六个亚专科,这一举措使得患者能够更精准高效地按专科就诊住院,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每个亚专科都由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组成,他们在相应领域都拥有深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实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主任张金盈说,这一调整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学术及科研水平,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内科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心外科医学部实力如何?
回溯历史,早在1958年,该院即开展了河南第一例深低温停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2017年5月10日,在达芬奇机器人的加持下,该院心外科仅通过几个小切口,就实现了不开胸微创治疗冠心病,完成了河南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脏移植被称为器官移植“皇冠上的明珠”,2019年,郑大一附院心外科取得心脏移植手术资质,组建了心脏移植团队,并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移植。
2022年,心脏外科手术量3800余例,例数排名上升至全国第9位;在复旦医院管理研究院专科排名中,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在华中地区心外科声誉榜中名列第4;在2023年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中取得第12名的成绩。
“我们将持续深化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推动学术的进步,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新说。
新楼启幕
揭开科研创新篇章
随着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的正式揭牌,郑大一附院的科教大楼也宣告竣工并全面投入使用。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河南省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也为郑大一附院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作为省政府重点工程及郑州市“一类民生”项目,科教大楼总投资近9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2.5万平方米。大楼内部设施先进,包括手术室、病房、教学培训平台和科研平台等,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和临床治疗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依托科教大楼的优质资源,郑大一附院计划搭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科研平台和时空组学研究平台,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医院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大型科研设备,并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和创新研究,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
王成增表示,公共科研平台的建立将为医院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及推动学科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这也将为医院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新质生产力,以“新”为起点,以“质”为关键,落脚于“生产力”。在王成增看来,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过程中,由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的生产力质态,能够不断推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卫生健康服务范式的转换和升级。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在医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覆盖了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2023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4项,其中填补国际空白5项、国内空白10项、省内空白52项。这些创新技术的开展不仅彰显了医院在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年,郑大一附院将继续深化各亚专业标志性新技术的开展,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同时,医院将鼓励支持各团队开展前沿性、原创性新技术新项目,创新远程医疗服务运营模式,并全面建设机器人远程诊断中心,为远程医疗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医院还将全面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培育机制等措施,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的提质增能。
王成增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郑大一附院将以医疗为基础,教学、科研为两翼,协同发力、创新驱动,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