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先进的尼龙66复捻帘子线生产线。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张建新薛迎辉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冰珂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1%,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河长制考核居全省第1位,全年优良天数279天、居全省第3位;财政民生支出28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9%,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春节过后第一周,平顶山市相继召开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两会,总结回顾去年成绩,部署安排今年工作……
过去的2021年,面对各种严峻考验,该市党员干部群众战疫情、抗洪灾、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在急难险重中勇毅破局,在拉高标杆中争先晋位,在转型发展中攻坚奋进,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也交出了一份亮眼提气的成绩单。
坚持项目为王促进经济迈上新台阶
近日,平顶山市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2亿元、增长14.2%,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144.8亿元、增长17.6%,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1位;税收占比71.3%、居全省第5位,多项刚性指标表现亮眼,转型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经济的回升向好,得益于该市强力推进“三个一批”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平顶山市把激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统筹起来,不断释放经济潜能:突出“项目为王”,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新签约、开工、投产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832.2亿元,3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并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以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为牵引,平顶山市坚持月调度、季观摩,盯紧抓实项目建设,40万吨聚碳酸酯、双鹤华利药业迁建等8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蔚源药物中间体、公铁智慧物流港等13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动智慧无人矿山、尼龙织造产业园、国际物流康养新城等加快推进。
此外,该市大力实施“万人助万企”,为企业解决问题1599个,新增贷款280.5亿元,直接融资210亿元;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支持企业技改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撬动企业技改投资16.1亿元等。正是这一系列持续深化企业服务的举措,推动了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成投产,支撑了平顶山市经济迈上新台阶。
依靠创新驱动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平顶山市坚持向创新要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鹰城智慧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建立“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条,该市创新平台载体不断壮大。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1.8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84家,创新平台达到658家,认定高层次人才599人,招才引智2000多人。
同时,该市积极优化创新生态,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真实生物公司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成为全球首个核苷类双靶点药物。
以创新赋能产业转型,该市尼龙新材料研究院、现代医药研究院入选全省首批10家产业研究院,而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大批项目陆续实施,10万吨PC、13万吨双酚A、1.5吉瓦时锂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己二腈、40万吨煤制氢氨、真实生物高端制剂等项目加快推进,17个项目入选全省5G场景应用重点项目。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2021年,平顶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30%、40%,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大力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2月8日,全国爱卫办网站发布通报,平顶山市再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这也是继1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普查后的又一喜讯。
连续两项国家荣誉的蝉联,正是该市大力改善民生的缩影。去年以来,平顶山市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提质“六大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5万户,建成棚改安置房2.8万套,新建城市书房16座,完成“汽改水”管网52公里,打通断头路19条,舒山大道、鹰城大道建成通车……这些不仅改变了城乡面貌,也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样,该市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全市省级森林城市达到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实施“四水同治”项目30个、总投资45亿元,河长制考核居全省第1位、“四水同治”考核居第3位;全年优良天数279天、居全省第3位。随着灰色印记逐步抹去、绿色成为主色调,平顶山市正实现着从“煤城”到“美城”的蝶变。
教育、就业、医疗和养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平顶山市改善民生的重点。去年,该市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6.5万人次;义务教育“双减”取得阶段性成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成效明显;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顺利开诊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2个,覆盖率由58%提升到86%。
平顶山市倾力改善民生的举措,不仅件件落地,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平顶山市将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和“两会”擘画的蓝图,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围绕建设“四城四区”,在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上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战疫情、抗洪灾、稳增长、保民生,过去一年——平顶山交出亮眼提气成绩单
春节过后第一周,平顶山市相继召开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两会,总结回顾去年成绩,部署安排今年工作……
工艺先进的尼龙66复捻帘子线生产线。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张建新薛迎辉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冰珂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1%,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河长制考核居全省第1位,全年优良天数279天、居全省第3位;财政民生支出28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9%,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春节过后第一周,平顶山市相继召开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两会,总结回顾去年成绩,部署安排今年工作……
过去的2021年,面对各种严峻考验,该市党员干部群众战疫情、抗洪灾、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在急难险重中勇毅破局,在拉高标杆中争先晋位,在转型发展中攻坚奋进,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也交出了一份亮眼提气的成绩单。
坚持项目为王促进经济迈上新台阶
近日,平顶山市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2亿元、增长14.2%,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144.8亿元、增长17.6%,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1位;税收占比71.3%、居全省第5位,多项刚性指标表现亮眼,转型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经济的回升向好,得益于该市强力推进“三个一批”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平顶山市把激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统筹起来,不断释放经济潜能:突出“项目为王”,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新签约、开工、投产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832.2亿元,3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并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以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为牵引,平顶山市坚持月调度、季观摩,盯紧抓实项目建设,40万吨聚碳酸酯、双鹤华利药业迁建等8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蔚源药物中间体、公铁智慧物流港等13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动智慧无人矿山、尼龙织造产业园、国际物流康养新城等加快推进。
此外,该市大力实施“万人助万企”,为企业解决问题1599个,新增贷款280.5亿元,直接融资210亿元;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支持企业技改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撬动企业技改投资16.1亿元等。正是这一系列持续深化企业服务的举措,推动了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成投产,支撑了平顶山市经济迈上新台阶。
依靠创新驱动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平顶山市坚持向创新要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鹰城智慧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建立“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条,该市创新平台载体不断壮大。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1.8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84家,创新平台达到658家,认定高层次人才599人,招才引智2000多人。
同时,该市积极优化创新生态,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真实生物公司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成为全球首个核苷类双靶点药物。
以创新赋能产业转型,该市尼龙新材料研究院、现代医药研究院入选全省首批10家产业研究院,而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大批项目陆续实施,10万吨PC、13万吨双酚A、1.5吉瓦时锂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己二腈、40万吨煤制氢氨、真实生物高端制剂等项目加快推进,17个项目入选全省5G场景应用重点项目。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2021年,平顶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30%、40%,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大力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2月8日,全国爱卫办网站发布通报,平顶山市再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这也是继1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普查后的又一喜讯。
连续两项国家荣誉的蝉联,正是该市大力改善民生的缩影。去年以来,平顶山市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提质“六大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5万户,建成棚改安置房2.8万套,新建城市书房16座,完成“汽改水”管网52公里,打通断头路19条,舒山大道、鹰城大道建成通车……这些不仅改变了城乡面貌,也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样,该市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全市省级森林城市达到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实施“四水同治”项目30个、总投资45亿元,河长制考核居全省第1位、“四水同治”考核居第3位;全年优良天数279天、居全省第3位。随着灰色印记逐步抹去、绿色成为主色调,平顶山市正实现着从“煤城”到“美城”的蝶变。
教育、就业、医疗和养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平顶山市改善民生的重点。去年,该市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6.5万人次;义务教育“双减”取得阶段性成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成效明显;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顺利开诊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2个,覆盖率由58%提升到86%。
平顶山市倾力改善民生的举措,不仅件件落地,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平顶山市将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和“两会”擘画的蓝图,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围绕建设“四城四区”,在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上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