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商务区俯瞰图
北京东望,新城崛起。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运河商务区,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正在集中展示着副中心的发展速度和无限可能: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到产业规划、营商环境,再到人才引力、国际视野,这块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五河交汇处”的黄金区域,正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日益成为全球企业关注的兴业高地。
多维举措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1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量身制定了最高级别的综合扶持政策;2022年初,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涵盖19个维度64个细项。多重政策利好加持之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5年落地的投资金额将超8000亿元,作为副中心商务功能主要承载地的运河商务区,在产业承载力、营商环境、配套设施等领域将继续提升扩容,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一座影响力辐射整个北方经济带乃至更大范围的“运河金融城”正在北京东部冉冉崛起。
交通运输方面,运河商务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位,距北京市级党政机关新行政办公区仅一河之隔。作为副中心水陆交通的枢纽,运河商务区“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设计理念让交通出行十分便捷;区域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汇聚2条城际铁路、3条地铁线路,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届时,运河商务区可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直达河北雄安新区,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交通、商务节点。
产业空间方面,运河商务区累计建成规模达555万平方米,区域内现有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保利大都汇、复地金融中心、新光大中心、世界侨商中心等一系列顶级办公空间资源,未来还将陆续建成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高端商务楼宇,产业承载空间十分强大。
配套资源方面,随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大附中、北京小学、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友谊医院等一批名校和优质三甲医院相继入驻,爱琴海购物公园、新光大大融城、富力广场、远洋乐堤港、珠江合生汇、运河壹号、副中心站商业中心等几大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医疗、商业娱乐配套设施水平已跃居全市前列,将极大增强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生态环境方面,通州是一个多河富水之地,是北京流域面积最广的城区、北方不可多得的内陆水城。运河商务区所在区域内“五河交汇”“蓝绿交织”,万亩以上的森林组团达10个,城市绿心公园、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休憩场所免费对市民开放,是一个宜居宜业的人居福地。
企业服务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已正式开放运营,作为全国首个以智能自助服务为主的“智能型”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副中心的企业可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办事服务体验;同时,运河商务区专门成立了以“企业服务管家”为定位的产业发展服务公司,从而确保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可以不打折扣地落地,为企业提供“一体式”“一网式”“一链式”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实现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职能转型。
营商环境方面,运河商务区依照“世行营商环境标准”,全面提出以“大运十得,实得大运”“人才九有,久有人才”为代表的招商服务体系,确保“交通四通八达——来得了;产业空间充沛——留得下;方向定位清晰——看得清;国际人才集聚——招得着”,从个性化对接、专业化招商、大力度扶持、实用性服务、创新性金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包”,亲商形象已成为鲜明的品牌资产。
政策扶持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享有十大类专项扶持政策,涵盖“两区”建设、绿色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医药健康、高层次人才等领域;以“通八条”为引领的,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金融业发展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在内的“1+N”产业政策生态体系让运河商务区在发展绿色金融、总部经济等强势支柱产业时,享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绿色金融+总部经济”引领产业前行
在各项建设加速推进、政策红利不断落地的基础上,运河商务区围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三大功能定位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已经集聚了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截至2021年底,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数量达到15863家,其中包含外资企业90家、经市科委认定的各类持证高新企业58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66家,中、农、工、建、邮储等传统金融机构齐聚,三峡集团20余家二、三级子公司入驻,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首钢基金、阳光出行、四季沐歌、普华永道、安塔卫等知名机构纷纷入驻。
到“十四五”末期,运河商务区预计将集聚财富管理机构超150家、绿色金融机构超5家、金融科技企业超110家,“总部经济”“财富管理”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也将成型,以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公司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绿色金融产业链有望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目前,包括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美绿色基金、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三峡新能源公司、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公司、国能普洛斯等一批以绿色双碳为特色的ESG产业主体已经在运河商务区集聚;其中,三峡新能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就突破千亿市值,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支绿色概念上市公司。
对于更多符合区域发展产业定位、关注企业增长前景、有意为百年基业择一福地共同成长的公司决策者而言,运河商务区可享有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则:
● 对持牌金融机构,按实缴资本规模最高奖励6000万元;
● 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资产管理机构,给予管理人最高2000万元补助;
● 对在境内外成功发行债务工具融资的企业,给予区级最高400万元补助;
● 对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交易场所等优质地方金融组织及专业服务机构,实收资本不低于1亿元的,按实收资本的5‰、增资额度的2‰给予区级补助;
● 对金融机构业务总部及银行专营机构,给予区级最高500万元补助;
● 对新迁入的总部企业,按实收资本规模,最高奖励1000万元;
● 对新迁入的独角兽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
● 对在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新注册并租赁自用办公场地的重点企业进行50%、70%、100%三档补贴;
● 对重点金融企业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一定数量进京落户指标,在人才住房、交通出行、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
无限前景+亲商政策,运河商务区的抱负志在鸿鹄。
“通州,通天下之州也。”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即今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自古即为交通要冲和漕运仓储重地,被视为“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更是以商贸发达、国际化程度高而著称。清代的外国使节曾描述通州为“路傍市肆栉比,金碧照耀”,凭此即可遥想当日运河两岸的盛景……
辉煌已载史册,而未来正待写就。今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运河商务区的兴起,致力打造成为北京连接全球的枢纽,世界走进中国的门户——仿佛是在与历史中的通州交相辉映。当我们站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现代化大厦上向外眺望的时候,一个清晰的前景已经浮现在地平线上——运河“西望”是北京,北京“希望”在运河。
请一同谱写,这座千年之城的开放新篇。
数据来源:运河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摄影:常鸣 马文晓
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诚邀全球企业共谱开放新篇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运河商务区,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运河商务区俯瞰图
北京东望,新城崛起。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运河商务区,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正在集中展示着副中心的发展速度和无限可能: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到产业规划、营商环境,再到人才引力、国际视野,这块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五河交汇处”的黄金区域,正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日益成为全球企业关注的兴业高地。
多维举措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1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量身制定了最高级别的综合扶持政策;2022年初,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涵盖19个维度64个细项。多重政策利好加持之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5年落地的投资金额将超8000亿元,作为副中心商务功能主要承载地的运河商务区,在产业承载力、营商环境、配套设施等领域将继续提升扩容,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一座影响力辐射整个北方经济带乃至更大范围的“运河金融城”正在北京东部冉冉崛起。
交通运输方面,运河商务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位,距北京市级党政机关新行政办公区仅一河之隔。作为副中心水陆交通的枢纽,运河商务区“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设计理念让交通出行十分便捷;区域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汇聚2条城际铁路、3条地铁线路,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届时,运河商务区可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直达河北雄安新区,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交通、商务节点。
产业空间方面,运河商务区累计建成规模达555万平方米,区域内现有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保利大都汇、复地金融中心、新光大中心、世界侨商中心等一系列顶级办公空间资源,未来还将陆续建成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高端商务楼宇,产业承载空间十分强大。
配套资源方面,随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大附中、北京小学、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友谊医院等一批名校和优质三甲医院相继入驻,爱琴海购物公园、新光大大融城、富力广场、远洋乐堤港、珠江合生汇、运河壹号、副中心站商业中心等几大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医疗、商业娱乐配套设施水平已跃居全市前列,将极大增强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生态环境方面,通州是一个多河富水之地,是北京流域面积最广的城区、北方不可多得的内陆水城。运河商务区所在区域内“五河交汇”“蓝绿交织”,万亩以上的森林组团达10个,城市绿心公园、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休憩场所免费对市民开放,是一个宜居宜业的人居福地。
企业服务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已正式开放运营,作为全国首个以智能自助服务为主的“智能型”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副中心的企业可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办事服务体验;同时,运河商务区专门成立了以“企业服务管家”为定位的产业发展服务公司,从而确保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可以不打折扣地落地,为企业提供“一体式”“一网式”“一链式”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实现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职能转型。
营商环境方面,运河商务区依照“世行营商环境标准”,全面提出以“大运十得,实得大运”“人才九有,久有人才”为代表的招商服务体系,确保“交通四通八达——来得了;产业空间充沛——留得下;方向定位清晰——看得清;国际人才集聚——招得着”,从个性化对接、专业化招商、大力度扶持、实用性服务、创新性金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包”,亲商形象已成为鲜明的品牌资产。
政策扶持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享有十大类专项扶持政策,涵盖“两区”建设、绿色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医药健康、高层次人才等领域;以“通八条”为引领的,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金融业发展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在内的“1+N”产业政策生态体系让运河商务区在发展绿色金融、总部经济等强势支柱产业时,享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绿色金融+总部经济”引领产业前行
在各项建设加速推进、政策红利不断落地的基础上,运河商务区围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三大功能定位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已经集聚了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截至2021年底,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数量达到15863家,其中包含外资企业90家、经市科委认定的各类持证高新企业58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66家,中、农、工、建、邮储等传统金融机构齐聚,三峡集团20余家二、三级子公司入驻,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首钢基金、阳光出行、四季沐歌、普华永道、安塔卫等知名机构纷纷入驻。
到“十四五”末期,运河商务区预计将集聚财富管理机构超150家、绿色金融机构超5家、金融科技企业超110家,“总部经济”“财富管理”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也将成型,以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公司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绿色金融产业链有望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目前,包括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美绿色基金、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三峡新能源公司、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公司、国能普洛斯等一批以绿色双碳为特色的ESG产业主体已经在运河商务区集聚;其中,三峡新能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就突破千亿市值,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支绿色概念上市公司。
对于更多符合区域发展产业定位、关注企业增长前景、有意为百年基业择一福地共同成长的公司决策者而言,运河商务区可享有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则:
● 对持牌金融机构,按实缴资本规模最高奖励6000万元;
● 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资产管理机构,给予管理人最高2000万元补助;
● 对在境内外成功发行债务工具融资的企业,给予区级最高400万元补助;
● 对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交易场所等优质地方金融组织及专业服务机构,实收资本不低于1亿元的,按实收资本的5‰、增资额度的2‰给予区级补助;
● 对金融机构业务总部及银行专营机构,给予区级最高500万元补助;
● 对新迁入的总部企业,按实收资本规模,最高奖励1000万元;
● 对新迁入的独角兽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
● 对在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新注册并租赁自用办公场地的重点企业进行50%、70%、100%三档补贴;
● 对重点金融企业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一定数量进京落户指标,在人才住房、交通出行、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
无限前景+亲商政策,运河商务区的抱负志在鸿鹄。
“通州,通天下之州也。”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即今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自古即为交通要冲和漕运仓储重地,被视为“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更是以商贸发达、国际化程度高而著称。清代的外国使节曾描述通州为“路傍市肆栉比,金碧照耀”,凭此即可遥想当日运河两岸的盛景……
辉煌已载史册,而未来正待写就。今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运河商务区的兴起,致力打造成为北京连接全球的枢纽,世界走进中国的门户——仿佛是在与历史中的通州交相辉映。当我们站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现代化大厦上向外眺望的时候,一个清晰的前景已经浮现在地平线上——运河“西望”是北京,北京“希望”在运河。
请一同谱写,这座千年之城的开放新篇。
数据来源:运河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摄影:常鸣 马文晓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