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本版图片由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陈学桦 姚广强 魏现有
他用永不熄灭的创新激情,高举“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大旗,让一家区级企业迅速成长为新材料头部企业;
他用饱满的家国情怀,引领企业突破一个个“卡脖子”难题,为补齐国家科技短板提供有力支撑,让产业报国的梦想一次次起航;
他用一个退伍老兵、老党员的使命担当,让非公党建红红火火,把企业建成充满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坚强堡垒”,释放出强劲的“红色动能”。
他叫李世江,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72岁。在以家国情怀筑梦、民族产业报国的征程上,他永远年轻。
推动“滚雪球式”发展
他是头部企业的培育者
4月19日,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公告:营收约26.54亿元,同比增加114.24%;净利润约7.32亿元,同比增加685.06%。
回望2021年,多氟多同样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发展答卷:年营业收入约77.99亿元,同比增加85.29%,净利润达到12.6亿元。
“从氟化工出发,以实干立业,以创新兴业,多氟多在新能源、半导体产业实现关键性突破,成长为在全球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头部企业,迈入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意气风发。
20多年前在市场风浪中风雨飘摇的“小舢板”,如今已然成长为巍巍“巨轮”。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里,有拼搏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
1996年接手多氟多前身焦作市中站区冰晶石厂时的情景,对李世江来说依然历历在目:濒临倒闭,厂房破败,荒草满地,连续3个月发不出工资,200多名员工人心惶惶。
因为生命中有段当兵的经历,军人的血性永远流淌于李世江的血液中。
“豁出性命也得干出个样来!要让员工有舒心的事业干,有令人羡慕的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李世江在心底发誓。
他明白肩上担子的分量:要为国家分忧,要为200多名员工及背后的家庭负责。
在李世江引领下,36名退伍军人组成突击队,骨子里的血性瞬间被点燃。
当年,冰晶石产量从3000吨提高到3万吨,企业效益迅速回暖,员工收入稳步增长。
1999年,多氟多在中原大地上诞生,开启了“滚雪球式”发展。
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将磷肥生产的废品氟硅酸用于生产冰晶石,颠覆了国内几十年来以萤石为原料生产冰晶石的传统工艺,让多氟多一举掌握发展主动权。
攻关新能源、半导体领域,进军行业上下游,完善国内生产布局,李世江的梦想越来越斑斓、脚步越来越坚定。
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5%,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0%,产销量全球第一;多氟多的电子级氢氟酸品质达到全球最高的UP-SSS级别,成功打入国际半导体产业高端供应链……
沿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之路,多氟多把行业话语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把舵定航,李世江领导的多氟多走出中国,从全球无机氟化工领军龙头转型为世界新材料领域领军企业。
突破“卡脖子”难题
他是家国情怀的弘扬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呼唤更多掌握核心科技的民族企业,突破新材料、半导体等关键性“卡脖子”难题。
多氟多成为无机氟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后,李世江没有满足:全世界冰晶石、氟化盐市场的需求量每年也就是100多万吨,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开辟“新航道”。
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担当,乃吾辈之责。李世江的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的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上。
当时,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对六氟磷酸锂全部依靠进口,什么时候卖、卖多少,都是外国企业说了算。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要自强,必须建立全产业链,不能让人卡着脖子!
他迅速组织企业最精干的技术力量,成立六氟磷酸锂研制小组。
2009年1月15日,当两克六氟磷酸锂放到李世江办公桌上时,他禁不住泪流满面:终于为中国民族工业争了这口气!
多氟多独立研发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使全球六氟磷酸锂售价由每吨上百万元降至每吨10余万元。
“缺芯少魂”,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切肤之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半导体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在关键时刻,中国企业要有民族担当,要在短时间内打破国外套在我们脖子上的枷锁、实现‘中国芯’扬眉吐气的愿望。”李世江表示。
突破口,选在了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这是清洗、蚀刻芯片的关键材料。
卧薪尝胆摘“明珠”。2013年,多氟多建立起了电子级自动灌装线,
制程设计为全球最高端纯化工艺UP-SSS级(半导体级),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超高纯电子级氢氟酸生产能力的企业,产品性能经测试完全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实现出口。
电子级氨水、电子级硝酸、电子级氟化铵刻蚀液等系列产品,在多氟多相继问世。
“今年多氟多成为台积电合格供应商,意味着国内高纯湿电子材料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多氟多跻身高端电子化学品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多氟多作为全球氟材料行业引领者,就是要将‘产业报国,科技强国’牢牢放在心头。”李世江说。
“董事长的家国情怀,对企业、对员工的影响无处不在。”多氟多副总经理张小霞深有感慨。
心中燃烧一团火
他是产业报国的践行者
“七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心是红的,血是热的,骨头是硬的。”李世江曾如此自评。
产业报国的壮志,拼搏奋斗的激情,从未在他的身上消退。
一个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担当、为国分忧。
立时代潮头,扛时代之责。李世江认为,要当好企业的引领者,不仅要让企业“长个子、壮筋骨”,更要让企业有支柱、有灵魂。
带领企业不断前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在为国家作贡献;以党建引领开新局、闯新路,带出一支战斗力强的干事创业队伍,一样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2021年七一前夕,李世江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走进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多年来,鲜红的底色一直是多氟多勇往直前的“密码”。2017年,多氟多更是旗帜鲜明地将坚持党的领导写进公司章程。
在李世江的影响、引领下,每一次的技术攻关,每一次的企业转型,站在最前面的都是共产党员。广大党员、普通职工热爱企业、争做主人,在多氟多已经蔚然成风。无数条有关工艺改进及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竞争力。
企业党建和事业发展的“双赢”格局,成为多氟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9年新年伊始,“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世江第一个登台。
一朝为军人,一辈子有军魂。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李世江始终冲锋在产业报国、科技兴企的前沿,诠释了“退伍不褪色,实业报党恩”的使命担当。
“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民营和化工功勋企业家”……荣誉无言,奉献无声。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见证不平凡的奋斗征程。“作为一名退伍老兵、老党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冲锋在创新的前沿,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屹立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央。”李世江满怀深情。
情怀筑梦 产业报国——记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一朝为军人,一辈子有军魂。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李世江始终冲锋在产业报国、科技兴企的前沿,诠释了“退伍不褪色,实业报党恩”的使命担当。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本版图片由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陈学桦 姚广强 魏现有
他用永不熄灭的创新激情,高举“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大旗,让一家区级企业迅速成长为新材料头部企业;
他用饱满的家国情怀,引领企业突破一个个“卡脖子”难题,为补齐国家科技短板提供有力支撑,让产业报国的梦想一次次起航;
他用一个退伍老兵、老党员的使命担当,让非公党建红红火火,把企业建成充满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坚强堡垒”,释放出强劲的“红色动能”。
他叫李世江,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72岁。在以家国情怀筑梦、民族产业报国的征程上,他永远年轻。
推动“滚雪球式”发展
他是头部企业的培育者
4月19日,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公告:营收约26.54亿元,同比增加114.24%;净利润约7.32亿元,同比增加685.06%。
回望2021年,多氟多同样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发展答卷:年营业收入约77.99亿元,同比增加85.29%,净利润达到12.6亿元。
“从氟化工出发,以实干立业,以创新兴业,多氟多在新能源、半导体产业实现关键性突破,成长为在全球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头部企业,迈入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意气风发。
20多年前在市场风浪中风雨飘摇的“小舢板”,如今已然成长为巍巍“巨轮”。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里,有拼搏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
1996年接手多氟多前身焦作市中站区冰晶石厂时的情景,对李世江来说依然历历在目:濒临倒闭,厂房破败,荒草满地,连续3个月发不出工资,200多名员工人心惶惶。
因为生命中有段当兵的经历,军人的血性永远流淌于李世江的血液中。
“豁出性命也得干出个样来!要让员工有舒心的事业干,有令人羡慕的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李世江在心底发誓。
他明白肩上担子的分量:要为国家分忧,要为200多名员工及背后的家庭负责。
在李世江引领下,36名退伍军人组成突击队,骨子里的血性瞬间被点燃。
当年,冰晶石产量从3000吨提高到3万吨,企业效益迅速回暖,员工收入稳步增长。
1999年,多氟多在中原大地上诞生,开启了“滚雪球式”发展。
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将磷肥生产的废品氟硅酸用于生产冰晶石,颠覆了国内几十年来以萤石为原料生产冰晶石的传统工艺,让多氟多一举掌握发展主动权。
攻关新能源、半导体领域,进军行业上下游,完善国内生产布局,李世江的梦想越来越斑斓、脚步越来越坚定。
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5%,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0%,产销量全球第一;多氟多的电子级氢氟酸品质达到全球最高的UP-SSS级别,成功打入国际半导体产业高端供应链……
沿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之路,多氟多把行业话语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把舵定航,李世江领导的多氟多走出中国,从全球无机氟化工领军龙头转型为世界新材料领域领军企业。
突破“卡脖子”难题
他是家国情怀的弘扬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呼唤更多掌握核心科技的民族企业,突破新材料、半导体等关键性“卡脖子”难题。
多氟多成为无机氟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后,李世江没有满足:全世界冰晶石、氟化盐市场的需求量每年也就是100多万吨,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开辟“新航道”。
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担当,乃吾辈之责。李世江的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的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上。
当时,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对六氟磷酸锂全部依靠进口,什么时候卖、卖多少,都是外国企业说了算。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要自强,必须建立全产业链,不能让人卡着脖子!
他迅速组织企业最精干的技术力量,成立六氟磷酸锂研制小组。
2009年1月15日,当两克六氟磷酸锂放到李世江办公桌上时,他禁不住泪流满面:终于为中国民族工业争了这口气!
多氟多独立研发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使全球六氟磷酸锂售价由每吨上百万元降至每吨10余万元。
“缺芯少魂”,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切肤之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半导体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在关键时刻,中国企业要有民族担当,要在短时间内打破国外套在我们脖子上的枷锁、实现‘中国芯’扬眉吐气的愿望。”李世江表示。
突破口,选在了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这是清洗、蚀刻芯片的关键材料。
卧薪尝胆摘“明珠”。2013年,多氟多建立起了电子级自动灌装线,
制程设计为全球最高端纯化工艺UP-SSS级(半导体级),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超高纯电子级氢氟酸生产能力的企业,产品性能经测试完全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实现出口。
电子级氨水、电子级硝酸、电子级氟化铵刻蚀液等系列产品,在多氟多相继问世。
“今年多氟多成为台积电合格供应商,意味着国内高纯湿电子材料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多氟多跻身高端电子化学品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多氟多作为全球氟材料行业引领者,就是要将‘产业报国,科技强国’牢牢放在心头。”李世江说。
“董事长的家国情怀,对企业、对员工的影响无处不在。”多氟多副总经理张小霞深有感慨。
心中燃烧一团火
他是产业报国的践行者
“七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心是红的,血是热的,骨头是硬的。”李世江曾如此自评。
产业报国的壮志,拼搏奋斗的激情,从未在他的身上消退。
一个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担当、为国分忧。
立时代潮头,扛时代之责。李世江认为,要当好企业的引领者,不仅要让企业“长个子、壮筋骨”,更要让企业有支柱、有灵魂。
带领企业不断前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在为国家作贡献;以党建引领开新局、闯新路,带出一支战斗力强的干事创业队伍,一样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2021年七一前夕,李世江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走进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多年来,鲜红的底色一直是多氟多勇往直前的“密码”。2017年,多氟多更是旗帜鲜明地将坚持党的领导写进公司章程。
在李世江的影响、引领下,每一次的技术攻关,每一次的企业转型,站在最前面的都是共产党员。广大党员、普通职工热爱企业、争做主人,在多氟多已经蔚然成风。无数条有关工艺改进及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竞争力。
企业党建和事业发展的“双赢”格局,成为多氟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9年新年伊始,“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世江第一个登台。
一朝为军人,一辈子有军魂。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李世江始终冲锋在产业报国、科技兴企的前沿,诠释了“退伍不褪色,实业报党恩”的使命担当。
“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民营和化工功勋企业家”……荣誉无言,奉献无声。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见证不平凡的奋斗征程。“作为一名退伍老兵、老党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冲锋在创新的前沿,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屹立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央。”李世江满怀深情。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