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正文

许昌吹响农业强市建设号角

河南日报   |   记者 王平 王烜 热度:
2023-04-12 14:00: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的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工人正在采收菌菇。乔利峰 摄

禹州市中药材产业兴盛。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烜

  春光明媚,春日正好。

  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许昌千里沃野生机勃勃,呈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一排排房屋整洁有序,一处处游园绿意葱茏,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前不久,在许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的话掷地有声:“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许昌市坚持城乡协调、因地制宜,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毗邻郑州的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放大“绿色”优势,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阵。

  让农业“强起来”

  4月10日,禹州市古城镇钟楼村的大片麦田碧绿油亮、长势喜人。

  年轻的种粮大户徐景阳,手拿“遥控器”,正用无人植保机为小麦喷施叶面肥。他流转的近百亩麦田,小麦的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都能在手机上操作,省时又省力。

  “这几年,新科技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徐景阳说,“现在种田已从‘汗水农业’迈入了‘智慧农业’新阶段。”

  徐景阳感受到智慧农业带来的巨大进步,这是许昌市推动农业强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2022年,许昌市粮食总产量59.6亿斤、同比增长2.9%,全市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5家,新建农村公路393公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许昌地处河南中部,地貌丰富多样,有平原,有丘陵,也有山地。许昌聚焦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探索不同场景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对全省具有重要示范借鉴意义。

  为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先后出台政策,从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富民强村产业发展、创业就业增收等方面细化了34条支持措施。

  “先行试验区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没有农村的繁荣富强,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先行试验区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史根治说,“我们将抢抓机遇,用足用好省里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全力做好‘三农’工作,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让产业“旺起来”

  自动装瓶生产线、液体菌种接种生产线、温光湿气智能化控制的珍稀食用菌温室……走进位于建安区的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工业生产气息扑面而来,灰树花、灵芝、黑皮鸡枞等珍稀食用菌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一个大棚能种1万根菌棒,一棒能挣4元钱。农户种食用菌一年,把白灵菇卖回公司就能收入4万元。”世纪香食用菌公司董事长李彦增介绍,他们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高端化、标准化、规范化、工厂化、产业化生产上谋求突破,把前方市场与后方农户连通起来,让产业旺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我们以‘一村一品’创建为牵引,聚焦食用菌、中药材、蜂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链补链、提档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水根说。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许昌市将围绕小麦、家禽、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蜂产品、花木、“三粉”等特色产业,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培育壮大一批“三链同构”核心龙头企业,力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家以上,培育50个以上年产值超5000万元、20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食、蜂产品、中药材等产值超50亿元的全产业链,着力建设全国蜂产品、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区和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区。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许昌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引领、业态丰富、成效显著、群众满意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让城乡“融起来”

  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城乡融合,全域推进。

  许昌市抓住全域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建立乡村资产产权保护交易制度、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较高水平。

  “许昌市农业发展有自身的特色、亮点。”史根治介绍,站位全省,许昌农业面积不算多,却有体量小、品质精,农民收入高、素质高等显著特点,建设农业强市有基础、有优势。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许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聚焦农业强市人才建设,用好“许昌英才计划”3.0版政策体系,大力引进农林、畜牧、旅游等行业高层次人才,重点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各类人才留得下、有舞台、能发展。

  “过去,我一直在外地种植菌菇。去年,回到老家在林下试种,羊肚菌长得不错,产量高,价格也不错,亩均收入四五万元。”4月5日,正在大棚里忙活的襄城县志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菅卫超高兴地说。

  作为返乡“土秀才”,菅卫超免费为群众传授羊肚菌种植技术,还为部分群众提供了肥料,带领10多名群众种植羊肚菌,帮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在许昌,越来越多像菅卫超一样的“土专家”,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为农业强市建设发挥聪明才智。

  春意正浓,万物勃发。如今,在莲城大地上,许昌儿女只争朝夕、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