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世界产能最大的工业丝、帘子布生产基地。
年产300万吨、生产工艺全球最先进的焦化企业。
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炎炎夏日,矿井深处的工人们怎么消暑?
近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多领域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联合研发的“深井采掘作业空间模块化高效局部制冷降温系统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目前,15套“井下空调”装置已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10对矿井安装运行,工作面温度普遍下降10摄氏度以上、湿度减少30%以上,极大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有效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为煤炭行业深部热害治理提供了方案。
“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说,近年来,该集团聚焦核心产业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全面打造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的一流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批”
为企业发展增势赋能
5月16日,在中国尼龙城,年产10万—12万吨氨基己腈项目正加速推进。继破解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卡脖子”难题后,去年,该集团又攻克了尼龙66关键原料替代品氨基己腈的生产技术,为尼龙66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根子。该集团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批”,即统筹建设一批战略引领型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共享型孵化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建成一批产品研发型全流程重点实验室、搭建一批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构建政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一体化运行模式,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聚焦国家战略+转型方向,该集团以功能材料、新能源为坐标,大力发展以煤盐为源头的尼龙和硅碳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未来产业,特别是今年以来,量身定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增势赋能,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更多“好苗子”茁壮成长——
煤炭产业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瓦斯抽采、高效掘进、高效选煤、深井热害治理等技术体系,“煤气共采”课题首次解决了在河南地质条件下开采煤层气的全流程技术难题。
尼龙产业领域,突破“纤维之王”对位芳纶等关键原材料“卡脖子”问题,航空胎用帘子布、高强度降落伞用丝等一大批高端化、差异化产品投放市场。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攻克煤系针状焦、大直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纯硅烷等前沿技术,其中年产500吨区熔级多晶硅示范线项目解决了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问题,全钒液流电池具备300MW/年电堆生产能力,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成功量产、质量国内一流。
打破科技创新制度制约
确保科研项目高质量推进
仅用6个月完成机械竣工,试生产一次开车成功,河南硅烷科技公司的年产500吨区熔级多晶硅料项目刷新“平煤神马速度”。
“为加快项目产业化进程,在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采取项目承诺制方式推进,边办理手续边建设,以时间换空间,以速度换效益。”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勇于打破制约创新的条框,在全省国企率先成立企业科技创新委员会,由集团主要领导任组长,扛起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并制定了以实行项目承诺制、科研资金按需投入、科研人才配置及薪酬不设上限、科研设备采购绿色通道、科研项目课题长负责制“五项特别规定”为带动的系列创新政策,确保科研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推进。
此外,该集团以研发、技术、技能等多序列人才职业通道建设为牵引,提出“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的创新理念,构建并实施了研发节点奖、一次性重奖、效益分红、股权期权、年度科技表彰“五位一体”创新激励体系,着力打造高活力创新人才高地。
仅2022年,该集团就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研人员,最高单项激励奖金100万元,且新产品开发成功后给予科研人员连续5年最高15%的利润分成,大幅度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如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省部行业级以上创新平台57个、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2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100%,与省内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实现全覆盖,核心技术、拳头产品、卓越品牌竞相涌现。
“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力争每年产生不少于5个战略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引擎,努力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高原’上起更多‘高峰’,不断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李毛说。
全面构建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的创新生态 中国平煤神马让“金种子”破土而出
近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多领域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联合研发的“深井采掘作业空间模块化高效局部制冷降温系统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世界产能最大的工业丝、帘子布生产基地。
年产300万吨、生产工艺全球最先进的焦化企业。
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炎炎夏日,矿井深处的工人们怎么消暑?
近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多领域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联合研发的“深井采掘作业空间模块化高效局部制冷降温系统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目前,15套“井下空调”装置已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10对矿井安装运行,工作面温度普遍下降10摄氏度以上、湿度减少30%以上,极大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有效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为煤炭行业深部热害治理提供了方案。
“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说,近年来,该集团聚焦核心产业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全面打造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的一流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批”
为企业发展增势赋能
5月16日,在中国尼龙城,年产10万—12万吨氨基己腈项目正加速推进。继破解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卡脖子”难题后,去年,该集团又攻克了尼龙66关键原料替代品氨基己腈的生产技术,为尼龙66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根子。该集团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批”,即统筹建设一批战略引领型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共享型孵化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建成一批产品研发型全流程重点实验室、搭建一批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构建政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一体化运行模式,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聚焦国家战略+转型方向,该集团以功能材料、新能源为坐标,大力发展以煤盐为源头的尼龙和硅碳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未来产业,特别是今年以来,量身定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增势赋能,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更多“好苗子”茁壮成长——
煤炭产业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瓦斯抽采、高效掘进、高效选煤、深井热害治理等技术体系,“煤气共采”课题首次解决了在河南地质条件下开采煤层气的全流程技术难题。
尼龙产业领域,突破“纤维之王”对位芳纶等关键原材料“卡脖子”问题,航空胎用帘子布、高强度降落伞用丝等一大批高端化、差异化产品投放市场。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攻克煤系针状焦、大直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纯硅烷等前沿技术,其中年产500吨区熔级多晶硅示范线项目解决了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问题,全钒液流电池具备300MW/年电堆生产能力,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成功量产、质量国内一流。
打破科技创新制度制约
确保科研项目高质量推进
仅用6个月完成机械竣工,试生产一次开车成功,河南硅烷科技公司的年产500吨区熔级多晶硅料项目刷新“平煤神马速度”。
“为加快项目产业化进程,在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采取项目承诺制方式推进,边办理手续边建设,以时间换空间,以速度换效益。”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勇于打破制约创新的条框,在全省国企率先成立企业科技创新委员会,由集团主要领导任组长,扛起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并制定了以实行项目承诺制、科研资金按需投入、科研人才配置及薪酬不设上限、科研设备采购绿色通道、科研项目课题长负责制“五项特别规定”为带动的系列创新政策,确保科研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推进。
此外,该集团以研发、技术、技能等多序列人才职业通道建设为牵引,提出“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的创新理念,构建并实施了研发节点奖、一次性重奖、效益分红、股权期权、年度科技表彰“五位一体”创新激励体系,着力打造高活力创新人才高地。
仅2022年,该集团就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研人员,最高单项激励奖金100万元,且新产品开发成功后给予科研人员连续5年最高15%的利润分成,大幅度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如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省部行业级以上创新平台57个、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2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100%,与省内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实现全覆盖,核心技术、拳头产品、卓越品牌竞相涌现。
“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力争每年产生不少于5个战略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引擎,努力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高原’上起更多‘高峰’,不断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李毛说。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