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85%的农民从事花生生产、加工、经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钊王耀成通讯员高万宝胡瑞琪文图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近年来,豫南正阳县抓住“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准确定位深耕花生优势产业,科技引领、园区示范、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使花生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实现了转型升级蝶变,24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170万亩以上,产量54万吨,中国人每人每年可品尝到0.4公斤正阳花生。全县85%的农民从事花生生产、加工、经营,走上增收致富路,正阳县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
院士、专家引领开良方,正阳花生种植模式推广全国
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实现品牌价值、产业产值“双百亿”目标,建成了全国首批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双园区。
2012年以前,正阳花生种植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没有品牌”。围绕姓农、立农、兴农的花生产业,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中国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等6个花生体系的60多位专家学者,在正阳成立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先后承办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全国花生产业论坛等8个重大会议,为正阳花生产业发展开具良方。
通过与张院士团队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共转化花生产业科技成果73项,培育、研发、推广花生新品种16个,研究探索以高出地面13厘米起垄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的质量和单产水平,被国家、省花生专家称为“正阳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正阳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河南省唯一的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60万亩全国最大的(花生、小麦)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政府、农投公司、联合社三级合作,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阳县家庭农场主黄磊与邦农种业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种植2200亩国内唯一珍珠豆型花生品种:高油酸绿色花生——豫花37。豫花37价格比普通花生高1块左右,按亩产700斤花生果算,每亩能增收700元,一季花生增收154万元,该农场成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示范基地,黄磊成功当选为正阳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社社长。
“我们现在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27个社员,强化政府、农投公司、联合社三级合作,落实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打造正阳花生品牌。”黄磊介绍说。
“这批花生种子是给新疆挑选的,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来公司加班加点挑选。”5月16日,正阳县代兴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戴子星指着挑选的花生品种说,新疆的田野也将种上咱正阳的花生种子。
有着40年育种经验的全国劳动模范戴子星,为解决花生重茬等问题,他带领女儿潜心研究,用了6年时间选育出优良花生品种。致力于攻克花生死苗、产量低难题,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的审定。经专家测产,亩产约达450公斤,净增产量150公斤,亩增收益600多元,第一年就通过跨国贸易,远销马达加斯加。
高质量花生“全产业链”,聚力打造“国际农都”
正阳县还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高度集群的花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等“四个基地”;花生良种繁育中心、花生加工研发中心、花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花生产业双创孵化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全球最大的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传播中心等“六个中心”;“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智慧农业“五大工程”项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及原产地全程可追溯目标。
目前,正阳县形成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的特优一产,以鲁花、君乐宝等为龙头的强劲二产,以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正阳电商服务中心等为载体的新兴三产。催生出一批大型花生育种企业,培训了上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很多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土地流转金和月工资双收入。正阳县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
同时,正阳县以每年花生种植产生约50万吨秸秆,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业及秸秆饲料加工业;以花生叶为原料开发花生养生茶;以花生壳为原料发展养生枕头,发展食用菌大棚,带动广大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院县共建”、集群发展、品牌凸显……革命老区正阳县旧貌换新颜,正以该县雷岗战役产生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用一粒小花生撬动大产业,正聚焦聚力打造“国际农都”的正阳样板。
正阳县融合打造花生全产业链,产业扶贫模式成全国优秀案例
近年来,豫南正阳县抓住“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
正阳县85%的农民从事花生生产、加工、经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钊王耀成通讯员高万宝胡瑞琪文图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近年来,豫南正阳县抓住“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准确定位深耕花生优势产业,科技引领、园区示范、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使花生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实现了转型升级蝶变,24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170万亩以上,产量54万吨,中国人每人每年可品尝到0.4公斤正阳花生。全县85%的农民从事花生生产、加工、经营,走上增收致富路,正阳县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
院士、专家引领开良方,正阳花生种植模式推广全国
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实现品牌价值、产业产值“双百亿”目标,建成了全国首批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双园区。
2012年以前,正阳花生种植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没有品牌”。围绕姓农、立农、兴农的花生产业,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中国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等6个花生体系的60多位专家学者,在正阳成立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先后承办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全国花生产业论坛等8个重大会议,为正阳花生产业发展开具良方。
通过与张院士团队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共转化花生产业科技成果73项,培育、研发、推广花生新品种16个,研究探索以高出地面13厘米起垄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的质量和单产水平,被国家、省花生专家称为“正阳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正阳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河南省唯一的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60万亩全国最大的(花生、小麦)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政府、农投公司、联合社三级合作,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阳县家庭农场主黄磊与邦农种业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种植2200亩国内唯一珍珠豆型花生品种:高油酸绿色花生——豫花37。豫花37价格比普通花生高1块左右,按亩产700斤花生果算,每亩能增收700元,一季花生增收154万元,该农场成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示范基地,黄磊成功当选为正阳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社社长。
“我们现在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27个社员,强化政府、农投公司、联合社三级合作,落实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打造正阳花生品牌。”黄磊介绍说。
“这批花生种子是给新疆挑选的,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来公司加班加点挑选。”5月16日,正阳县代兴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戴子星指着挑选的花生品种说,新疆的田野也将种上咱正阳的花生种子。
有着40年育种经验的全国劳动模范戴子星,为解决花生重茬等问题,他带领女儿潜心研究,用了6年时间选育出优良花生品种。致力于攻克花生死苗、产量低难题,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的审定。经专家测产,亩产约达450公斤,净增产量150公斤,亩增收益600多元,第一年就通过跨国贸易,远销马达加斯加。
高质量花生“全产业链”,聚力打造“国际农都”
正阳县还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高度集群的花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等“四个基地”;花生良种繁育中心、花生加工研发中心、花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花生产业双创孵化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全球最大的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传播中心等“六个中心”;“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智慧农业“五大工程”项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及原产地全程可追溯目标。
目前,正阳县形成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的特优一产,以鲁花、君乐宝等为龙头的强劲二产,以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正阳电商服务中心等为载体的新兴三产。催生出一批大型花生育种企业,培训了上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很多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土地流转金和月工资双收入。正阳县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
同时,正阳县以每年花生种植产生约50万吨秸秆,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业及秸秆饲料加工业;以花生叶为原料开发花生养生茶;以花生壳为原料发展养生枕头,发展食用菌大棚,带动广大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院县共建”、集群发展、品牌凸显……革命老区正阳县旧貌换新颜,正以该县雷岗战役产生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用一粒小花生撬动大产业,正聚焦聚力打造“国际农都”的正阳样板。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