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兰考县惠安街道何寨村村民正在包装梨膏。本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摄
□本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初冬的兰考县惠安街道何寨村,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梨花大道上,为两边错落有致的房屋镀上了一层金色光环。村里的几棵老梨树,枝头还未落尽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挥手致意。光伏发电长廊熠熠生辉,诉说着何寨村发展和希望的故事。
“去年村集体经济是33万元,今年到目前已到账了47万元,年底估计能突破60万元。”11月14日,何寨村党支部书记卞启龙聊起村里的发展情况,脸上写满了自信。
何寨村素有“万亩梨园”之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梨树,现有梨园8000余亩,是兰考“梨果之乡”,何寨酥梨是兰考特产,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过去何寨梨虽然产量高,但采收期短、存放较难,往年全国各地贩售鲜梨者出价较低,种植户收入常年一般。”何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郭靖坤介绍,为了推进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收益,在兰考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大力发展梨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2年10月何寨村梨果深加工厂以及梨文化交流中心建成。
“梨是富民之果。”投入使用的何寨村梨果深加工厂,占地6000余平方米,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梨膏、梨酒、梨醋、梨饮料等梨的衍生品,延伸了梨果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村民增收致富。
何寨村梨果深加工厂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企业以高出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收购梨果,村民以梨果产品、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年底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模式进行利益分配,工厂预计年收益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可增加50余万元,农民的收入也稳定增长,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走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梨果深加工业是何寨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其用电量也较大,每年几十万元的电费支出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压力。”卞启龙说,为此,何寨村通过“清洁能源+乡村产业”的模式,在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微风风机,并配备储能装置,所发电力基本就地消纳,用于企业生产,每年节约电费10万余元,为村产业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咱平原乡村没山没水,要想搞康养、搞旅游,咋弄?”卞启龙一指梨园说,村里准备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一户一韵”的特色布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将“美丽乡村”运营起来,打造集培训、研学、食宿功能于一体的“美丽经济”,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为村里带来更多更新的发展机遇。
“富民之果”拓宽乡村振兴路
初冬的兰考县惠安街道何寨村,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11月14日,兰考县惠安街道何寨村村民正在包装梨膏。本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摄
□本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初冬的兰考县惠安街道何寨村,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梨花大道上,为两边错落有致的房屋镀上了一层金色光环。村里的几棵老梨树,枝头还未落尽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挥手致意。光伏发电长廊熠熠生辉,诉说着何寨村发展和希望的故事。
“去年村集体经济是33万元,今年到目前已到账了47万元,年底估计能突破60万元。”11月14日,何寨村党支部书记卞启龙聊起村里的发展情况,脸上写满了自信。
何寨村素有“万亩梨园”之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梨树,现有梨园8000余亩,是兰考“梨果之乡”,何寨酥梨是兰考特产,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过去何寨梨虽然产量高,但采收期短、存放较难,往年全国各地贩售鲜梨者出价较低,种植户收入常年一般。”何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郭靖坤介绍,为了推进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收益,在兰考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大力发展梨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2年10月何寨村梨果深加工厂以及梨文化交流中心建成。
“梨是富民之果。”投入使用的何寨村梨果深加工厂,占地6000余平方米,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梨膏、梨酒、梨醋、梨饮料等梨的衍生品,延伸了梨果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村民增收致富。
何寨村梨果深加工厂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企业以高出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收购梨果,村民以梨果产品、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年底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模式进行利益分配,工厂预计年收益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可增加50余万元,农民的收入也稳定增长,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走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梨果深加工业是何寨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其用电量也较大,每年几十万元的电费支出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压力。”卞启龙说,为此,何寨村通过“清洁能源+乡村产业”的模式,在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微风风机,并配备储能装置,所发电力基本就地消纳,用于企业生产,每年节约电费10万余元,为村产业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咱平原乡村没山没水,要想搞康养、搞旅游,咋弄?”卞启龙一指梨园说,村里准备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一户一韵”的特色布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将“美丽乡村”运营起来,打造集培训、研学、食宿功能于一体的“美丽经济”,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为村里带来更多更新的发展机遇。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