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 >正文

中国肉类产业国际地位日趋提升

中国食品报   |   记者 周岩 热度:
2021-09-18 15:17:39

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下,我国肉类产业政策、消费趋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是肉类生产大国,202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突破8000万吨,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也是肉类消费大国,2020年总销量接近9000万吨。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中国肉类(含杂碎)累计进口991万吨,同比增加60.4%。其中,猪肉进口量439.22万吨,同比增加108.34%。另外,中国肉类每年可供出口量保持在3800万吨。中国肉类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以一组直观的数据阐述了中国肉类产业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表示,当前,中国肉类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说,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行业发展面临着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布局不匹配、屠宰产能过剩、肉类冷链物流能力不足、行业盈利能力低等挑战;另一方面,行业发展也迎来了一二三产联动融合、消费升级、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新机遇。

  “肉类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李水龙以屠宰产能过剩问题举例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屠宰产能利用率只有20%左右,部分省份甚至不到10%;其他畜禽屠宰产能利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能力方面,我国畜禽屠宰行业毛利率不到10%,制约了行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我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资本驱动转变为运营驱动。”李水龙表示,要靠管理、优化、配置去盘活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要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创造机遇,在消费升级中寻找机遇,比如发展品牌肉、包装肉、特色肉等,目前已有企业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肉类产业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肉类产业发展,确立了猪肉自给率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85%左右以及禽肉基本自给的目标,为我国肉类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肉类行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带来的严重挑战,成功扭转了猪肉减产、价格上涨的被动局面,带动肉类产业基本恢复到2017年的正常水平。“成绩来之不易,这充分彰显了中国肉类行业同仁战胜困难、应对风险挑战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肉类产业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穿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李金祥进一步指出,促进肉类产业发展,要以种养业为基础,以屠宰加工业为重点,以现代贸易物流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让养殖者更多分享产业的收入,贯通产加销,抓规划、抓平台、抓企业、抓要素、抓机制,不断增强全行业增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我国肉类供应安全的全产业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

  中国肉类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中国肉类产业一定要走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道路。陈伟表示,中国肉类协会将组织开展肉类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激励引导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加快肉类产业现代化建设。

  坚持保安全与促发展并重

  虽然非洲猪瘟仍是中国乃至世界肉类行业当前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但中国肉类行业在控制非洲猪瘟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肉类组织主席胡儒在线上致辞中表示,改善自身知识体系以应对环境的变化,提高公共和私营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和信任,对于实施有效和协调的非洲猪瘟控制策略至关重要。世界肉类组织将继续致力于寻找化解这场危机的最佳实践方法。

会议现场

  农业农村部今年4月印发的《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提出,优先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生猪调运监管以及推动优化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主要任务。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副主任冯忠泽表示,重大动物疫病的分区防控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研判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综合考虑我国幅员辽阔、产区销区严重分化和重大疫病防控的工作实际,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做出的重大战略性调整。这项工作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和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体系。

  畜禽屠宰环境对保障肉类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产业能否保持良性发展。近年来,尤其是农业农村部接管生猪屠宰监管职能以后,大力推动了肉类行业定点屠宰政策的落实,同时修订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利促进了畜牧屠宰业向现代化转变。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表示:“对畜禽屠宰业而言,发展是第一要义,质量安全是底线,守住安全底线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进而实现优质优价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保安全与促发展并重。”

  “肉制品是动物源性食品,始终是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的重要品种。近年来,肉制品食品安全水平稳定向好,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左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黄敏在肯定全行业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我国肉制品加工业仍然存在着集中度低,产业链、供应链不完整,产品美誉度不高的问题,甚至少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诚信意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她对相关行业协会及肉类企业提出4点具体要求:一要坚守诚信守法的理念,按照标签标准的要求,真实标注产品信息,消除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虚假标注原料肉的现象;二要严守食品安全底线,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主动排查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三要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制定企业的产品标准,向社会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肉制品;四要补强产业链,鼓励企业拓展供应链协同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大型肉制品企业原料基地的建设,提升肉制品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海关总署今年4月公布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两个管理办法都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一处处长刘建强调:“新办法实施后,旧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及单独针对肉类的《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都将废止,一切都将以新的办法为准。”他建议肉类进口商把这一消息传递给相关出口商和贸易伙伴,宣贯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醒他们做好相关准备,保障相关肉类贸易的继续顺畅开展。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