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游客在南阳医圣祠游览参观,了解张仲景对中医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南阳医圣祠前,刻有“中医祖庭”的碑石,与高大的汉阙峙立;祠内三进院落间,苍柏、翠竹和药草掩映,碑林、墓冢与馆舍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位于医圣祠中庭的张仲景衣冠墓,方形砖墓四角上的石雕羊头,被游人抚摸得光滑可鉴。带着孙子来游玩的市民武光荣说,南阳民间流传着“摸一摸羊头,百病都没有”的谚语,这既是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也寄托了对医圣的崇敬之意。
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纪念张仲景的主题馆院,医圣祠从晋代修建,历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多次损毁、修缮,今天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建设工程:今年3月18日,医圣祠文化园暨张仲景中医药博物院(馆)项目正式动工,将以医圣祠为核心龙头,建设占地684亩的中医药文旅综合园区。
眼下,在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工地上,高高的塔吊竖立,一期项目中的“仲景书院”、“仲景论坛”、综合楼主体等建筑已经封顶,将于今秋南阳举办张仲景医药节时投入使用。
刘海燕告诉记者,通过医圣祠文化园项目的实施,将基本恢复清末医圣祠图志记载的十八景观,形成水绕绿环、红墙围合的景观效果,具备文保、科研、教育、体验等功能,致力打造成中医药朝圣拜祖圣地、奠定医圣祠全球中医圣地的地位。
在7月19日召开的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南阳市委、市政府再次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至更高的高度,把中医药发展作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内容,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和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重建工作被列入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程。
“开启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要在用心挖掘仲景文化内涵上不遗余力,在倾力塑造仲景文化形象上不遗余力,在持续打响仲景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切实把仲景品牌打造成为南阳的金字招牌、城市名片。”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提出,要建好医圣祠文化园,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把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打造成南阳的新地标和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仲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医文化圣地的新使命
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9月13日,游客在南阳医圣祠游览参观,了解张仲景对中医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南阳医圣祠前,刻有“中医祖庭”的碑石,与高大的汉阙峙立;祠内三进院落间,苍柏、翠竹和药草掩映,碑林、墓冢与馆舍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位于医圣祠中庭的张仲景衣冠墓,方形砖墓四角上的石雕羊头,被游人抚摸得光滑可鉴。带着孙子来游玩的市民武光荣说,南阳民间流传着“摸一摸羊头,百病都没有”的谚语,这既是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也寄托了对医圣的崇敬之意。
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纪念张仲景的主题馆院,医圣祠从晋代修建,历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多次损毁、修缮,今天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建设工程:今年3月18日,医圣祠文化园暨张仲景中医药博物院(馆)项目正式动工,将以医圣祠为核心龙头,建设占地684亩的中医药文旅综合园区。
眼下,在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工地上,高高的塔吊竖立,一期项目中的“仲景书院”、“仲景论坛”、综合楼主体等建筑已经封顶,将于今秋南阳举办张仲景医药节时投入使用。
刘海燕告诉记者,通过医圣祠文化园项目的实施,将基本恢复清末医圣祠图志记载的十八景观,形成水绕绿环、红墙围合的景观效果,具备文保、科研、教育、体验等功能,致力打造成中医药朝圣拜祖圣地、奠定医圣祠全球中医圣地的地位。
在7月19日召开的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南阳市委、市政府再次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至更高的高度,把中医药发展作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内容,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和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重建工作被列入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程。
“开启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要在用心挖掘仲景文化内涵上不遗余力,在倾力塑造仲景文化形象上不遗余力,在持续打响仲景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切实把仲景品牌打造成为南阳的金字招牌、城市名片。”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提出,要建好医圣祠文化园,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把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打造成南阳的新地标和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仲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