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卢森堡航空货机飞抵郑州机场,架起郑卢空中丝绸之路。
梳理自贸试验区4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围绕政务服务、跨境电商所开展的改革比重大亮点多
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共14项创新成果被国家采纳
从河南向全国复制推广
记者孙静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排头兵,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
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在积极完成国务院下发159项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全生命周期诉求,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聚焦投资管理、贸易便利、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多式联运等多个领域积极探索,累计形成了479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共14项创新成果,因改革力度大、创新成效显著,被国家采纳,从河南向全国复制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贸试验区向全省推广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助力各地精准破除阻碍发展的壁垒,引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改革推动市场活力释放
日前,郑州市惠济区一新小区的2000多户居民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还拿到了房子的不动产权证书。
住权和产权的同步实现,不仅直接解决了以往因不动产证书办理时间长而导致的户口迁入、子女入学、房屋买卖交易难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难题,也搬开了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绊脚石。
这得益于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首创性提出的“交房即发证”政务服务新模式。这也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惠及普通群众和企业的生动案例之一。
在这一改革中,郑州片区将涉及办理不动产权证的16个部门的20项业务全部整合,通过靠前服务、部门联动将办理时间从最少116个工作日直接压减到19个工作日,极大优化了政务服务流程,降低了企业成本。目前,这一新制度已在全省全面推行,群众反映很好。
“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对内就是要勇于自我革新,尤其是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蹚出一条新路子。”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
梳理自贸试验区4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围绕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所开展的“放管服效”改革,比重大,亮点多。
“改革可谓覆盖广大市场主体从注册到运营再到注销的全生命流程。”长期关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宏说,企业注册可通过全程电子化平台及承诺制实现“零跑腿”;缺少启动资金暂时没有租赁经营场所,“集群注册”政策可帮助年轻人“拎包创业”;“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企业几乎实现“准入即准营”;而“企业简易注销”和“强制退出”等创新也让企业退出更加便利。
郑州凯克天然贸易有限公司自2017年落户自贸试验区,一路见证并感受着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公司总经理冯世乾坦言,无论是企业注册、财税办理,还是外贸进出口等,公司“处处感受到了便利和高效。”他介绍,5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如今的营业额较开办之初已翻了十多倍。
聚焦服务大项目,自贸试验区也推出多项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开封齐力预应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顺感触深刻,他介绍,在公司新工厂建设过程中,通过“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等多项政策创新,使新工厂从立项到竣工,审批流程大幅缩短,为企业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通过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效能不断实现“最优解”。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激活了市场发展的一池春水,截至去年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11.7万家,是自贸试验区挂牌前的4倍多。
2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制度创新的最终体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不同的发展定位,聚焦特色产业链创新,2021年,郑州片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开封片区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洛阳片区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三个专项方案出台,提出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赋能产业发展。
围绕打造国际物流中心,郑州片区依托自贸试验区空港优势,于2018年获得国务院支持利用第五航权。第五航权的开放对货运业带来的利好最大,被业界誉为“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在这一政策利好下,截至2021年12月底,郑州机场已利用第五航权新开通11条国际货运航线,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达到48条,在全球排名前20的货运枢纽机场中已有16个航点,2021年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稳居全国第六位、全球40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突破54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五位。
今年2月,洛阳片区与360集团达成项目落地协议,360数字安全科技创新总部将入驻自贸试验区,为洛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洛阳片区依托“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新举措,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又一成果。
将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使有限的资源以最好的方式匹配到产业发展中,洛阳片区这一制度创新引领洛阳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0家超百亿工业企业。这一模式也入选了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如果说洛阳片区的主导产业是建立在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之上,那么开封片区的文化产业,则是依托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大胆推进各种文化制度创新,“无中生有”催生出的新兴产业。
2020年7月,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在开封片区开仓运营。联动同步落地了艺术银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河南自贸试验区运营中心等多个创新载体,开封片区正在努力构建集艺术品投融资、鉴定、评估、确权、托管、流通等于一体的艺术品全产业链。保税仓开仓以来,累计鉴定社会文物艺术品藏品2176件,举办国际艺术展6场,举行文物艺术品拍卖会7场,有力促进文物回流和文物交易交流。在此过程中,开封片区探索形成了“聚焦国际化构建艺术品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等制度创新成果。
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于勃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加速带动各片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郑州片区形成了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等主导产业;开封片区则形成了文化产业聚集地,文化相关企业约占半数;洛阳片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3政策溢出释放自贸红利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而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的“苗圃”只有变为“森林”,才能最大限度释放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
去年9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河南自贸试验区首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引领跨境电商制度创新方面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何解决退货问题,是困扰跨境电商进口行业的一大难题。郑州海关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退货仓转移至区域内,允许退货包裹入区,在区内进行分拣、退货申报、上架等,降低了企业成本,压缩了退货时间,深受消费者欢迎。该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后,为数亿消费者打通了跨境购物退换货的“最后一公里”。
向全国乃至全球贡献制度创新成果,这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并非首次。同样源于河南自贸试验区的“1210”模式目前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贡献了“河南智慧”。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外溢,也为河南全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021年,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达2018.3亿元(含快递包裹),同比增长15.7%。当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出彩的名片。
于勃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入挖掘地方优势,深刻挖掘问题需求,深耕制度创新改革,除了数十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四路协同”、跨境电商、期货交易、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系统集成改革均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无止境。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高地的意见》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促进制度创新试行办法》等,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力做好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的主阵地、引领者。
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引擎(河南自贸试验区这五年)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排头兵,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
一架卢森堡航空货机飞抵郑州机场,架起郑卢空中丝绸之路。
梳理自贸试验区4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围绕政务服务、跨境电商所开展的改革比重大亮点多
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共14项创新成果被国家采纳
从河南向全国复制推广
记者孙静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排头兵,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
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在积极完成国务院下发159项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全生命周期诉求,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聚焦投资管理、贸易便利、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多式联运等多个领域积极探索,累计形成了479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共14项创新成果,因改革力度大、创新成效显著,被国家采纳,从河南向全国复制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贸试验区向全省推广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助力各地精准破除阻碍发展的壁垒,引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改革推动市场活力释放
日前,郑州市惠济区一新小区的2000多户居民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还拿到了房子的不动产权证书。
住权和产权的同步实现,不仅直接解决了以往因不动产证书办理时间长而导致的户口迁入、子女入学、房屋买卖交易难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难题,也搬开了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绊脚石。
这得益于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首创性提出的“交房即发证”政务服务新模式。这也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惠及普通群众和企业的生动案例之一。
在这一改革中,郑州片区将涉及办理不动产权证的16个部门的20项业务全部整合,通过靠前服务、部门联动将办理时间从最少116个工作日直接压减到19个工作日,极大优化了政务服务流程,降低了企业成本。目前,这一新制度已在全省全面推行,群众反映很好。
“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对内就是要勇于自我革新,尤其是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蹚出一条新路子。”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
梳理自贸试验区4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围绕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所开展的“放管服效”改革,比重大,亮点多。
“改革可谓覆盖广大市场主体从注册到运营再到注销的全生命流程。”长期关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宏说,企业注册可通过全程电子化平台及承诺制实现“零跑腿”;缺少启动资金暂时没有租赁经营场所,“集群注册”政策可帮助年轻人“拎包创业”;“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企业几乎实现“准入即准营”;而“企业简易注销”和“强制退出”等创新也让企业退出更加便利。
郑州凯克天然贸易有限公司自2017年落户自贸试验区,一路见证并感受着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公司总经理冯世乾坦言,无论是企业注册、财税办理,还是外贸进出口等,公司“处处感受到了便利和高效。”他介绍,5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如今的营业额较开办之初已翻了十多倍。
聚焦服务大项目,自贸试验区也推出多项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开封齐力预应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顺感触深刻,他介绍,在公司新工厂建设过程中,通过“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等多项政策创新,使新工厂从立项到竣工,审批流程大幅缩短,为企业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通过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效能不断实现“最优解”。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激活了市场发展的一池春水,截至去年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11.7万家,是自贸试验区挂牌前的4倍多。
2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制度创新的最终体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不同的发展定位,聚焦特色产业链创新,2021年,郑州片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开封片区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洛阳片区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三个专项方案出台,提出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赋能产业发展。
围绕打造国际物流中心,郑州片区依托自贸试验区空港优势,于2018年获得国务院支持利用第五航权。第五航权的开放对货运业带来的利好最大,被业界誉为“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在这一政策利好下,截至2021年12月底,郑州机场已利用第五航权新开通11条国际货运航线,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达到48条,在全球排名前20的货运枢纽机场中已有16个航点,2021年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稳居全国第六位、全球40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突破54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五位。
今年2月,洛阳片区与360集团达成项目落地协议,360数字安全科技创新总部将入驻自贸试验区,为洛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洛阳片区依托“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新举措,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又一成果。
将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使有限的资源以最好的方式匹配到产业发展中,洛阳片区这一制度创新引领洛阳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0家超百亿工业企业。这一模式也入选了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如果说洛阳片区的主导产业是建立在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之上,那么开封片区的文化产业,则是依托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大胆推进各种文化制度创新,“无中生有”催生出的新兴产业。
2020年7月,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在开封片区开仓运营。联动同步落地了艺术银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河南自贸试验区运营中心等多个创新载体,开封片区正在努力构建集艺术品投融资、鉴定、评估、确权、托管、流通等于一体的艺术品全产业链。保税仓开仓以来,累计鉴定社会文物艺术品藏品2176件,举办国际艺术展6场,举行文物艺术品拍卖会7场,有力促进文物回流和文物交易交流。在此过程中,开封片区探索形成了“聚焦国际化构建艺术品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等制度创新成果。
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于勃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加速带动各片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郑州片区形成了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等主导产业;开封片区则形成了文化产业聚集地,文化相关企业约占半数;洛阳片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3政策溢出释放自贸红利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而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的“苗圃”只有变为“森林”,才能最大限度释放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
去年9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河南自贸试验区首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引领跨境电商制度创新方面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何解决退货问题,是困扰跨境电商进口行业的一大难题。郑州海关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退货仓转移至区域内,允许退货包裹入区,在区内进行分拣、退货申报、上架等,降低了企业成本,压缩了退货时间,深受消费者欢迎。该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后,为数亿消费者打通了跨境购物退换货的“最后一公里”。
向全国乃至全球贡献制度创新成果,这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并非首次。同样源于河南自贸试验区的“1210”模式目前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贡献了“河南智慧”。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外溢,也为河南全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021年,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达2018.3亿元(含快递包裹),同比增长15.7%。当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出彩的名片。
于勃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入挖掘地方优势,深刻挖掘问题需求,深耕制度创新改革,除了数十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四路协同”、跨境电商、期货交易、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系统集成改革均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无止境。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高地的意见》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促进制度创新试行办法》等,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力做好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的主阵地、引领者。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