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正文

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创新驱动为载体推动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   白佩杰 陈学桦 热度:
2022-12-21 12:36:32

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战略目标,坚持产业强区、科创兴区,聚焦“五链”耦合,突出产业联动、创新驱动、科技带动、政策促动,打造新动能,重塑新优势,持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

中白(沁阳市)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白国际联合实验室。

“2022年国家级绿色工厂”——沁阳宏达钢铁有限公司高速棒材线材自动化生产线。

河南龙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磷酸铁锂生产线。

  □白佩杰 陈学桦

  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战略目标,坚持产业强区、科创兴区,聚焦“五链”耦合,突出产业联动、创新驱动、科技带动、政策促动,打造新动能,重塑新优势,持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联动

  培育“5321”千亿产业集群

  立足能源化工、先进金属材料、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综合研判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电池制造四大产业链发展。目前,产业链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57家,占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67.8%;实施在建项目32个,总投资83亿元;前期及谋划项目35个,总投资180亿元;1月—10月份实现产值24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4%。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紧抓“双碳”政策、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口”,依托龙佰集团、多氟多等龙头企业,全力推进500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目前,投资20亿元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投产,“十四五”期间磷酸铁锂年产能达到40万吨、三元锂达到5万吨。多氟多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年产1万吨电解质制电池级碳酸锂、年产1000吨碳纳米管及2万吨电池浆料等项目。随着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导电剂等项目实施,将具备较为完整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链。

  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围绕“铝”“铁”综合循环利用,全力推进300亿级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发展。兴发铝业年产优质建筑铝型材13万吨,下游景兴、兴发幕墙年生产铝模板40万平方米、幕墙12万平方米。天鹅铝业、德尔堡年产20万平方米高端系统门窗。投资6亿元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开工建设,年产50万吨汽车电池托盘、年产15万平方米系统门窗等正在紧密跟踪,随着60万吨再生铝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拓展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宏达钢铁目前年拆解3万辆报废汽车、炼钢50万吨、轧钢120万吨,目前正在推进投资70亿元年产200万吨新型再生钢铁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14.8亿元。

  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围绕氯碱化工、煤化工向精细化工方向布局,全力推进200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已集聚规上企业48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产业链实施项目46个,总投资144亿元。晋控天庆投资52.04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永润科技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吨甲醛、3万吨多聚甲醛项目试生产,国顺硅源投资6.6亿元电子新材料产业园一期计划年内投产。

  电池制造产业链。以超威电源为龙头,全力推进100亿级电池制造产业链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日产13万只动力电池,年产600万只汽车电池、3.5万吨隔板、600万套塑壳、6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冶炼生产能力,构建“铅蓄电池—再生铅—铅蓄电池”完整闭环发展模式。年产300万只驻车空调电池项目一期投产,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24亿元;投资2.7亿元铅蓄电池减排增效绿色升级改造完成后,可达到1800万kvah硅胶体电池年产能。

  创新驱动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打造院地合作载体。围绕新材料发展,依托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深化院地合作新模式,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从平台到中试,再到产业化、工程化,延伸产业链、发展创新链、融通供应链。目前,科创园已入驻创新团队32个,孵化科技型企业32家,涉及有机功能纤维材料、辐射改性新材料等领域,转化科技成果36项,建成专业实验室8个,认定市工程中心3个,达成科技合作10余项。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被认定为首批8个省级中试基地之一;有机硅团队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的热转印碳带背胶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发达国家对高端热转印碳带背胶技术垄断。

  抓好核心企业培育。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支持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宏达钢铁与河南理工大学在“汽车拆解废铝短流程再生循环利用”、炼钢余热、废气以及汽车拆解物无害化利用开展深度合作。昊华宇航与四川大学协同推进年产5000吨/年炔醇类表面活性剂和5000吨/年聚酰亚胺中间单体精细化工项目。依托省科学院引育核心团队,“高性能粘接与密封材料”“绿色催化应用技术”等21个团队项目即将分批入驻科创园中试基地,把高新成果和项目转化为新的增长点、突破点。

  构建链群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化、智能化方向,突出龙头企业示范效应,通过以点带面,营造发展氛围。2018年,河南超威电源成功获得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项目扶持资金1600余万元,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车间,动力电池获省级绿色产品;旗下超威正效荣获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省级绿色产品、省级智能工厂,正驰塑业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车间。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园区,近年来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2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产品2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5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5家。2018年以来,4批次15个项目获得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

  科技带动

  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抓创新企业梯次培育。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力争每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已新增国家科技型企业55家、申报高企20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

  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聚焦规上工业企业“三个一”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多次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调查统计,组织93家规上企业参加研发费用归集线上培训会,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100%。

  抓企业技术攻关能力培育。聚焦前沿科技,紧扣重大战略需求和转型升级,组织龙佰、超威电源、广东兴发、昊华宇航等骨干企业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化工新材料、电池制造等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征集焦作市“揭榜挂帅”技术需求4项,成功申报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项目1项、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36项,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801万元,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政策促动

  构筑产业发展生态圈

  搭建创新驱动平台。成功创建省玻璃钢特色产业基地,设立全省首家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省级平台,创建省中试基地1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创新龙头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6家。成立庆阳集团沁阳市复合材料研究院、河南超威电池研究院、杭州轻工业机电研究所沁阳市造纸机械协同创新平台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明确改造目标。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一厂一策工作方案,引导宏达钢铁公司制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的改造目标,企业先后投资3.3亿元开展绿色化改造,投资1.8亿元开展技术改造,投资1.3亿元开展智能化改造,2022年成功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车间、省级5G示范企业、绽放杯5G应用大赛国家三等奖等荣誉。开展诊断服务。聘请省碳中和研究院为20家传统企业开展诊断服务,出具诊断报告,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改造建议。引进专业机构。每年邀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园区开展专题培训,与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建立沁阳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库,开通在外人才服务“直通车”,定期发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信息,近年来吸引博士生、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107人。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柔性引进域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已吸引60余名高层次人才举办专家专题讲座、项目路演、成果发布等活动,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服务100余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