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正文

云网赋能“东方红”

河南日报   |   记者 陈辉 热度:
2023-04-11 12:19:17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改变着各行各业。我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图为郑煤机智能化总装车间一角。本报资料图片

一拖智能生产线。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骋宇 摄

  □本报记者 陈辉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改变着各行各业。我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作为工业大省,我省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初步建立“1+4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服务企业14万家,在建材、矿山装备等细分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作为我省首批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方红云”已成为一个连接10万台以上工业设备、服务500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超级生态体,打造行业全流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助力制造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

  老厂房里数字潮涌

  4月8日,走进中国一拖集团厂区内,满是时代的印记,原来的冲压、工具、装配、发动机4个车间厂房,仍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它们和厂大门、中央大道呼应,组成苏式风格工业遗产建筑群。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在此诞生,6000多名工人耗时4个多月生产完成。如今,中国一拖大型轮式拖拉机的单班日产量就达200台。

  是什么让近70载的中国一拖依然焕发“青春活力”?答案可能就藏在数字化里。

  在中国一拖集团(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二号厂房,曾经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数控机床车间,已显得斑驳老旧,昔日的“主力队员”已成为今天的“替补队员”。

  一墙之隔,生产国四柴油发动机的YNT3生产线,却是别样天地,工人只需轻点屏幕,智能机械手“舞动”,最快100秒就可以下线一台发动机。

  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中国一拖数字化进程。这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去年年底投用,总投资2亿元,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台/年。

  “整线集成桁架机械手、地轨机器人等物流输送;采用岛式智能工作站模式,实现自动装配、全车定扭、在线检测和装配防错;物流过程采用智能立体仓库、AGV自动物流输送、SPS配餐等先进物流方式。”中国一拖信息中心软件技术科科长王勇介绍。

  这条产线仍在调整优化中,全部完成后制造过程自动化率将达60%以上,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YNT3生产线班长张炎峰说,这条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找出工艺上的短板漏洞,大幅提升装配精度。

  他以新投用的“缸体上线及装缸套机器人工作站”为例,这里原本采用铜棒、夹具进行人工装配,机器人投用后不仅减少了4个工人的劳动,产品合格率还提升到近百分百。

  一组数据对比可以佐证数字化带来的效果:2015年,中国一拖共有职工1.58万人,年产农机7万台;2022年,职工减少到约9200人,年产量却增长到9万台。

  不仅生产过程数字化,中国一拖的“东方红”大型拖拉机也逐步插上了数字翅膀。新下线的150大马力轮式拖拉机,不仅具有使用北斗定位系统的自动驾驶功能,还装上了土壤水分、光照温湿度、土壤PH酸碱度等传感器,可以收集农田的相关数据,助力农民智慧耕种。

  近年来,中国一拖先后参与研发出了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首台5G+氢燃料无人电动拖拉机等产品,无人拖拉机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万设备“云上”协同

  生产的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乃至未来带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密码都藏在新建的“东方红云现代农机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中。

  记者在中国一拖信息中心看到,在屏幕上点击远在新疆的一台农机,通过车载终端,立即可以清晰地看到速度、输出扭矩、冷却液温度、机油压力等20多项信息,轻松实现远程诊断。

  “目前,平台已实现与行业内中小企业数据联通,带动中小企业‘云上’融入产业链,具备30种以上类型设备规模接入能力和10万台以上工业设备同时在线能力。”中国一拖信息中心主任孙战胜介绍。

  “东方红云”平台,系统集成中国一拖集团内部网络的60余项业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管理合理、效率高、服务优的目标。

  中国一拖的500余家供应商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之前信息化水平低,很多订单是手工账,时常出现错乱情况。

  2021年年底供应商协调系统上线,中国一拖生产计划订单下达后,供应商能够快速获取订单信息,安排生产,工作效率、保供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

  “供应商协调系统每年减少2亿元库存资金,库存周期缩短了5—10天。”孙战胜说。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投用,还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过去一项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至少要两年,现在采用数字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仿真、小批量试制等程序,研发周期减少到6—8个月。

  孙战胜说,平台的目标是打造“一基地、三平台”,即:先进农业装备制造基地,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创新平台、农业装备成套集成与产业资源开放合作平台、农业与农村工程综合服务平台。

  数字化转型,也让中国一拖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用户。

  “现在中国一拖只接受网上下单,客户在网上生成个性需求订单。”孙战胜说,通过用户数据的积累,中国一拖掌握了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以前,销往我国东北等高纬度地区的拖拉机,一些用户没有冬季放水的习惯,导致发动机缸体冻裂情况频繁发生,中国一拖因此遭遇索赔。现在,通过车载终端可以及时提醒用户放水,这方面的问题大大减少。

  “我们可以生产的拖拉机机型全部加起来达七八千种,如果没有数字化的赋能,这个生产组织过程无法想象。”孙战胜说。

  记者来到中国一拖具有科技范儿的智创空间参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厂房改造的展厅里,声光电融合,新与旧、传统与数字,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由得感叹:数字化,在老工业基地掀起了“青春风暴”。

  专家点评

  推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调研组专家、河南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晓萍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聚焦河南,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五大传统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仍然高达4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河南制造业数字化的主战场。

  当前,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单点突破、示范试点向面上展开、体系融合迈进,数字化的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更加凸显,而传统产业因具备牢固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生产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全省累计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641个、智能工厂278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4家;新型制造模式持续涌现,思念食品再造“千味央厨”,精准对接餐饮应用场景打造中央厨房模式,万杰智能由面制主食机械生产商成功迈向智能餐厅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提质,获批中信重工矿山装备、中国一拖现代农业装备等14个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在原材料、矿山装备、起重装备、智能农机、煤焦化、建筑材料等行业初步建立“1+4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下一步,推进河南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应选准突破口,围绕全场景搭建赋能传统产业。一方面,因业而异选准切入口,如食品、服装着重从新消费大数据挖掘环节切入,装备、汽车着重从生产设备智能化提效环节切入,化工、建材着重从数字减碳环节切入。另一方面,“私人定制”发布场景,如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重点围绕柔性生产、服务化延伸、研发设计协同、制造共享等方面发布场景,有色金属、现代化工、绿色建材重点围绕在线检测、设备健康管理、能源智慧管理等发布场景,食品、服装、家居家电等重点围绕国风国潮、大数据挖掘、新品开发等方面发布场景。

  数说

  2022年

  在“两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动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82个 总投资21.7亿元

  新增智能工厂(智能车间)185个 累计建成智能工厂车间919个

  “1+4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服务企业14万家 接入设备产品707万台次 部署APP数量2600多个

  优化提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2022年5690多项事项实现“掌上办” “豫事办”实名注册用户突破7530万

  数据整理/陈辉

  大事记

  2021年12月25日

  印发《河南省数字经济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方案》,为现代化河南插上“数字翅膀”

  2022年3月1日

  《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施行,成为全国第三部省级数字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法规

  2022年

  积极发展“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等智慧物流新模式,中部物流数字枢纽一期工程建设2022年加快推进

  2022年建成郑州高新区智慧城市数智治理平台、洛阳智慧文旅大数据综合服务等一批智慧应用场景

  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南政务服务网,2022年全省零跑动、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0%以上

  培育认定智能农机、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5家

  文字整理/陈辉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