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正文

“云”览河山:足不出户感受“诗和远方”

光明日报   |   鲁元珍 热度:
2022-05-15 11:44:20

近日,“黄山华山竟让自己粉丝去对方景区”的话题登上热搜,两座相隔千里的名山在直播时偶然相遇,开启“疯狂互夸”的梦幻联动,让网友们直呼“太有爱了”。

北京一导游在故宫直播。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黄山风光。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与四川九寨沟景区一山之隔的中查沟,居民在草甸上直播。新华社发

河北邢台临城县北程村百年梨园组织工作人员直播,邀观众“云赏花”。新华社发

  “华山主播给黄山粉丝送礼物了”“反向种草,礼尚往来”“疫情结束后两个都要去”……近日,“黄山华山竟让自己粉丝去对方景区”的话题登上热搜,两座相隔千里的名山在直播时偶然相遇,开启“疯狂互夸”的梦幻联动,让网友们直呼“太有爱了”。

  最近,很多昔日人潮涌动的景区出现另一群人的身影。他们拿着一部手机做起直播,带着无数屏幕前的观众开启“云旅游”。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景区客流量下降,旅游从业者面临行业寒冬。不少导游纷纷转战线上,通过直播呈现壮美河山,并收获一众旅游爱好者的关注。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万名导游带你云旅游”活动在各地陆续开展,将更大程度鼓励“云旅游”新模式。“云旅游”是否能为旅游业谋求新生机?“云旅游”是疫情下的“权宜之计”还是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记者在采访中寻求答案。

跟着主播“打卡”

“云端”旅游需求暴增

  疫情到了第三个年头,对热爱旅游的年轻人来说,不能尽情地出门远游成为萦绕心头的遗憾。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各种“假装旅行”的短视频,引来模仿热潮,好笑又无奈。

  “不能出门,我就关注了几个旅游主播,跟着他们去各种地方,看以前没来得及看的风景。”最近,宅家多日的肖阳化身“云游客”,一边在网上四处“打卡”,一边为自己今后的出游制定攻略。他关注的主播身处全国各地,徽州的古村落、大理的苍山洱海、黄山的奇松怪石都尽收眼底。晚上,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穿着古风汉服的导游带着屏幕前的观众奔跑,只为抢占观看“不倒翁”表演的好位置;在凤凰古城,来到江边一家小店点好夜宵,观赏沱江两岸灯火通明的吊脚楼……“疫情缓解后,我肯定要亲自去看看的。”肖阳对记者说。

  比起四处“打卡”的旅游博主,来自北京的“旅游达人”小桐则更喜欢看专业导游的讲解,“他们具备更多旅游知识,也更擅长讲故事,不管是讲趣事笑谈,还是讲人文历史、传统习俗,每场直播都干货满满”。

  “云旅游”满足了人们追求文化之旅的需求。出境旅游按下暂停键,就在家听导游讲讲欧洲的建筑和文化;跨省的博物馆去不了,就听导游讲讲历史和考古。在携程平台上,广东佛山的和美术馆带“云游客”们开启艺术之旅,一位金牌导游通过一镜到底式全程讲解,为观众解读场馆的设计理念、建筑背后的寓意巧思。抖音上的网红导游“杭州小黑诸鸣”,因为讲话风格幽默,常常讲有趣的故事和历史小知识,已收获了一千多万粉丝。

  还有网友喜欢记录“在路上”旅行生活的博主。如跟着房车博主一同经历路上的艰辛,看普通游客看不到的风景;跟着出海博主海上行船十多天,不同时间的海上美景各不相同。极限运动、徒步沙漠、潜水冲浪、钓鱼赶海,各种曾难得体验的小众主题都能通过直播大饱眼福。

  《2022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直播云旅游”已被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接受,11%的人表示“经常看”。《“五一”抖音旅行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2.5亿人次在直播间跟着导游打卡景点;网友宅家观看旅行视频,做了38.5亿次“云游”。

  在业界专家看来,尽管线上旅游不能代替实地旅游体验,但开启了“种草”功能,让潜在的旅游爱好者接触到更多旅游信息,更好地制定旅游计划,在疫情得到缓解后实现从“云端”走向现实,为旅游业恢复发展打下基础。

导游“一专多能”

迈进“云导游”新赛道

  北京天色已晚时,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还是傍晚时分,“导游蛐蛐”的直播间里,成群的牛羊行进在广袤草原上,远山白云、夕阳西下,美好的景色引得直播间的粉丝们纷纷点赞。

  这位来自湖南的年轻导游名叫瞿贻玉,大学毕业后,他从事导游工作已有5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跟团游客大量减少,导游收入来源减少,不少同行离开旅游业另谋他路,但他却不想就此放弃。去年,瞿贻玉只身来到他向往已久的新疆,转型做旅游直播。

  “从零开始并不容易,最开始为了积攒人气,我一天要直播六七个小时,带大家看美景、讲攻略。有时忘了涂防晒,整个脸都晒脱皮了。”瞿贻玉回忆道。尽管转型线上吃了不少苦,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年的时间,他积累了近20万粉丝。

  一部手机、一架云台,就能带着屏幕前的“游客”领略大好河山,这成为导游们寻求自救的新途径。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很多导游走上和瞿贻玉一样的线上转型之路,他们不仅直播旅游,还为粉丝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线上组团、提供优惠的门票和酒店、联系可靠的车队,还有的导游卖起了当地特产和纪念品,帮助当地人增加收入。

  不过,也有很多导游转战“云端”之路并不顺利,没有获得太多流量的他们仍然面临着困境。“运用自媒体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考验,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适应直播平台的特点,如何发挥更多创意,如何掌握拍摄和剪辑技巧。”瞿贻玉告诉记者。

  南京导游张真好,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创作成功转型,在网上收获了不小的人气。为了帮助更多导游迈进“云导游”的新赛道,他带领40多名同行组建了“嗨侃苏大强”团队,共同谋求转型发展。“我会抽出时间教他们技能,也会鼓励他们塑造自己的风格,希望更多人可以成功从自媒体小白变成文旅直播达人。”张真好说。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前后,文旅部开展“万名导游带你云旅游”直播推广活动,具有影响力的导游们将在景区现场开启直播。目前,各地已经开展了直播训练营、直播大赛等活动,帮助更多导游开启直播事业。

  未来,在新媒体大潮的推动下,导游们将走上“一专多能”的发展路线,积极寻求转型,不断补充新技能,从而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商家积极转型

“云旅游”助力打造智慧景区

  “云旅游”为人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也为旅游商家带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从疫情初期“云旅游”概念兴起,到今天“云旅游”已常态化,各种“云游”形式探索出可操作的路径。

  游客无法远行,旅业商家、泛旅游品牌便主动“走出来”,旅行平台也加大了线上内容投入,直播、纪录片、线上活动等形式为用户呈现云端旅行的体验内容。“五一”期间,携程、途牛、飞猪等各大旅行平台推广直播渠道,不少商家入驻平台,个人、景区、酒店、品牌商家都通过线上渠道收获了大量客户。4月,商家已在携程平台上开播超1500场,用户观看量同比去年同时段提升82%。

  各园区推出的第一视角“沉浸式”游览,是很受欢迎的直播内容。上海野生动物园已连续一个月每天开播,活跃在镜头前的野生动物自带流量,近一个月直播累计观看超720万。长隆旅游度假区也推出“神奇的长隆动物在这里”系列直播,带用户走近“萌宠神兽”的悠闲日常,将直播间化身为寓教于乐的生动课堂。一些商家还在直播间推出有特色的产品,横店影视体验度假区在“五一”前开播,为游客带来“沉浸式追剧”攻略,还有露营主题直播、雪山茶会直播、“云赏曲”名作《牡丹亭》……

  “云旅游”让景区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云端”的旅游者并不能直接为景区带来门票、餐饮等收入,而带货、粉丝刷礼物、接广告等新型的电商变现方式,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

  “云旅游”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还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

  不少专家认为,“云旅游”在疫情期间得到爆发式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勇坚指出,“云旅游”的创新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旅游体验,成为“数字技术+旅游业”的新风口,“这段时间对互联网技术的探索实践,可以更好地助力景区和旅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智慧化建设程度,打造智慧旅游。”

  比如除直播外,景区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推出语音导览、“5G+VR”设备、“实景+AR”、航拍体验等,打造出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指出,要更加关注如何将线上流量转化成线下到访率和线下收入,通过主播的介入,让消费者更直观全面地了解产品,建立情感连接,提高线上到线下的转化。游客在线下体验后再回到线上分享互动,从而形成线上和线下旅游有效衔接。

  (本报记者 鲁元珍)

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邬东璠:

  “云旅游”可以看作是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将线下旅游资源向线上数字文创产业转化。长期以来,传统景区在这种拓展上没有动力,这次疫情倒逼大家积极追随互联网时代脚步,开启“云旅游”的探索实践。发展“云旅游”,既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资源做最真实精致的再现,开放共享用于吸引流量,也要从延伸数字产品的角度着手,比如加入游戏化内容、植入IP售卖衍生产品等。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刘爱利:

  “云旅游”的受众能够通过弹幕、即时评论等形式快速进行信息反馈与分享,极大缩短了传统口碑效应的传播路径,扩大了传播效应。因此,要实现“云旅游”线下转化,就需要景区等旅游产品供给方提供具有高视觉冲击力、高情感感染力和高感官刺激力的旅游视频或旅游直播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即时口碑效应和扩散效应。除了核心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之外,旅游地的出游便捷性、交通可达性、旅游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性等必要出游信息,也需要通过“云旅游”的在线直播方式传递给潜在游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叶欣梁:

  “云旅游”是线下旅游业很好的补充,很多旅游景区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宣传,为日后解封做足了准备。“云旅游”可以促进线下旅游的复苏,促进线下旅游人数的增长。未来,“云旅游”要更加重视内容生产,既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又要学会选取新颖的内容,更要注重内容表达的策划,这就需要策划、摄影等相关人才加入。此外,提升互动性,更好地应用新技术也是推动“云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

  (鲁元珍整理)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