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项目。资料图片
白鹤滩水电站。谢雷摄/光明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从位于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启程,经过3个多小时船程,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的模样逐渐清晰。
在这片湛蓝的南海海面上,一座座百米高的风机正迎风转动,持续不断地为千家万户输送电能。近日,捷报从这片海上风电场传来:截至3月25日,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已累计安全生产清洁电能10亿千瓦时。
截至2021年底,可控装机、清洁能源装机双双超过1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6%,连续6年保持最高国际信用评级……如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连续14年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
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三峡集团敢啃“硬骨头”、敢蹚“深水区”,始终以高质量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金沙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呼啸而下,天然的地势落差,不仅造就了两岸雄浑壮阔的山川奇景,更孕育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水电站正是这条走廊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6月,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16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的巅峰之作。
奔腾的江流汇聚成磅礴能量,白鹤滩水电站1台机组转动1小时,便可供应约50万个三口之家一天的用电量。与发电量相得益彰的是巨大的减排效益——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万吨。
“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奋力实施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高质量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至关重要。
以“揭榜挂帅”方式进行公开选拔,是三峡集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早在2013年,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明伦便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承担起在白鹤滩、乌东德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的研究任务。
2015年,以低热水泥攻关技术为重点的“孙明伦创新工作室”在白鹤滩工地成立。经过1500多个日夜的奋战,2021年5月,孙明伦和团队见证了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的白鹤滩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要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带领我国水电行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说。
近年来,三峡集团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需求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从三峡工程到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再到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以及当前的海上风电等重大工程,三峡集团始终聚焦行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我国大水电、风电装备制造业建设运营的核心能力迅速进入世界最前沿。”雷鸣山说。
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在川滇交界处的向家坝水电站,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的检修厂员工,正操控着向家坝泄洪流道检修装备。这套装备,正是由长江电力检修厂生产管理部水工专业主任万刚带领团队所研制的。
过去,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流道检查检修,都是采用人工搭建脚手架的方式,作业周期长、风险大。为此,万刚带领团队用4年的时间先后提出7种设计方案,最终成功研发出水电站大坡度流道移动检修装备,大大减少水电站泄洪流道检修的作业时间与风险。
从一名检修厂“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水工方面的检修行家,万刚成才故事的背后,源于三峡集团始终重视培养建设专家型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公司专家管理体系。仅在长江电力,像万刚这样的公司专家就有70余名,极大激励了员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的热情。
沿“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溯江而上,巍然屹立着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5座世界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近年来,三峡集团大水电业务由湖北宜昌不断向条件比较艰苦的金沙江区域拓展,如何激励更多干部员工主动到偏远一线工作,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按照‘上游高于下游、一线高于本部’等原则,合理拉开长江电力本部所在宜昌区域与上游金沙江区域、本部部门与生产单位一线同层级员工的收入差距,让员工收入向艰苦地区倾斜、向市场化倾斜。”长江电力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马振波介绍,如今,干部员工主动到艰苦地区、基层一线谋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2021年7月,粤西海岸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随着轮毂与机舱在高空稳稳对接,由三峡集团所属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参与研发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正式完成风电机组吊装。
这一刻,除了轮毂与机舱对接,岗位分红激励机制与科技人才创新成果之间,同样实现了完美对接。
2017年,三峡集团选定上海院作为实施岗位分红激励的试点企业,针对被激励人员在公司业务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贡献程度,确定岗位分红激励金额。“实施岗位分红激励后,上海院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热情持续高涨,‘重磅’科创成果频频亮相。”上海院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吹皱一池春水。作为市场主体,三峡集团近年来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赛艇式干部管理体系、精益型劳动用工方式、团队化薪酬激励机制”为标志的三项制度改革的三峡模式。雷鸣山表示,其主要特征就是适应国家重大工程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突出战略导向、团队导向和价值导向,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契合,干部职工与企业发展荣辱与共,以制度形式牢固构建起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大党建”引领大工程
雄峙在高山峡谷之间的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89.1亿千瓦时,是我国第四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
建设乌东德水电站这样宏大的工程,做好项目现场管理、调度工作并非易事——工地上施工资源紧张,相互争抢,供需矛盾凸显;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作业时,衔接不畅,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施工高峰期,仅现场施工人员就多达1.2万人,参建单位就有14家。”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袁廷敏介绍,“我们与参建各方签订合同,并非隶属关系,管理难度比较大。”
为将众多建设人员和施工单位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党委很快明确了工作思路。“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开展联合党建,发挥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袁廷敏说。随后,“施工区大党建”这个创新模式逐渐在乌东德等工程建设中全面铺开。
混凝土打料效率低、拌和楼供料不顺畅怎么办?成立混凝土浇筑现场保障小组,组员来自建设部、监理、施工单位的党员,效率大大提升;为解决进水口高度跨度大,混凝土入仓强度高等技术难点,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一支部组织参建各方研究,提出创新方案,最终让混凝土入仓速度一下子提升了近3倍……
“有了联合党建,工程如期完成就有了组织保障。我们在一线切实感受到,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就能激发潜能。”水电六局乌东德施工局党总支副书记聂文俊感慨。
党旗引领下,三峡建工党委所属的乌东德、白鹤滩基层党组织利用“施工区大党建”的方式,将参建各方紧紧凝聚在打造新时代大国重器这一共同目标下,党的政治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和不竭动力。
300米级特高拱坝防震抗震、低热混凝土高强度浇筑施工、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如今,乌东德、白鹤滩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实现多项水电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破解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三峡集团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雷鸣山说,我们将“联合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并推广到集团所有业务板块,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供坚强保证,形成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齐头并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李睿宸)
三峡集团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位于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启程,经过3个多小时船程,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的模样逐渐清晰。
国内首个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项目。资料图片
白鹤滩水电站。谢雷摄/光明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从位于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启程,经过3个多小时船程,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的模样逐渐清晰。
在这片湛蓝的南海海面上,一座座百米高的风机正迎风转动,持续不断地为千家万户输送电能。近日,捷报从这片海上风电场传来:截至3月25日,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已累计安全生产清洁电能10亿千瓦时。
截至2021年底,可控装机、清洁能源装机双双超过1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6%,连续6年保持最高国际信用评级……如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连续14年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
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三峡集团敢啃“硬骨头”、敢蹚“深水区”,始终以高质量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金沙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呼啸而下,天然的地势落差,不仅造就了两岸雄浑壮阔的山川奇景,更孕育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水电站正是这条走廊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6月,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16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的巅峰之作。
奔腾的江流汇聚成磅礴能量,白鹤滩水电站1台机组转动1小时,便可供应约50万个三口之家一天的用电量。与发电量相得益彰的是巨大的减排效益——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万吨。
“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奋力实施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高质量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至关重要。
以“揭榜挂帅”方式进行公开选拔,是三峡集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早在2013年,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明伦便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承担起在白鹤滩、乌东德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的研究任务。
2015年,以低热水泥攻关技术为重点的“孙明伦创新工作室”在白鹤滩工地成立。经过1500多个日夜的奋战,2021年5月,孙明伦和团队见证了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的白鹤滩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要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带领我国水电行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说。
近年来,三峡集团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需求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从三峡工程到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再到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以及当前的海上风电等重大工程,三峡集团始终聚焦行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我国大水电、风电装备制造业建设运营的核心能力迅速进入世界最前沿。”雷鸣山说。
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在川滇交界处的向家坝水电站,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的检修厂员工,正操控着向家坝泄洪流道检修装备。这套装备,正是由长江电力检修厂生产管理部水工专业主任万刚带领团队所研制的。
过去,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流道检查检修,都是采用人工搭建脚手架的方式,作业周期长、风险大。为此,万刚带领团队用4年的时间先后提出7种设计方案,最终成功研发出水电站大坡度流道移动检修装备,大大减少水电站泄洪流道检修的作业时间与风险。
从一名检修厂“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水工方面的检修行家,万刚成才故事的背后,源于三峡集团始终重视培养建设专家型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公司专家管理体系。仅在长江电力,像万刚这样的公司专家就有70余名,极大激励了员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的热情。
沿“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溯江而上,巍然屹立着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5座世界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近年来,三峡集团大水电业务由湖北宜昌不断向条件比较艰苦的金沙江区域拓展,如何激励更多干部员工主动到偏远一线工作,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按照‘上游高于下游、一线高于本部’等原则,合理拉开长江电力本部所在宜昌区域与上游金沙江区域、本部部门与生产单位一线同层级员工的收入差距,让员工收入向艰苦地区倾斜、向市场化倾斜。”长江电力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马振波介绍,如今,干部员工主动到艰苦地区、基层一线谋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2021年7月,粤西海岸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随着轮毂与机舱在高空稳稳对接,由三峡集团所属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参与研发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正式完成风电机组吊装。
这一刻,除了轮毂与机舱对接,岗位分红激励机制与科技人才创新成果之间,同样实现了完美对接。
2017年,三峡集团选定上海院作为实施岗位分红激励的试点企业,针对被激励人员在公司业务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贡献程度,确定岗位分红激励金额。“实施岗位分红激励后,上海院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热情持续高涨,‘重磅’科创成果频频亮相。”上海院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吹皱一池春水。作为市场主体,三峡集团近年来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赛艇式干部管理体系、精益型劳动用工方式、团队化薪酬激励机制”为标志的三项制度改革的三峡模式。雷鸣山表示,其主要特征就是适应国家重大工程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突出战略导向、团队导向和价值导向,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契合,干部职工与企业发展荣辱与共,以制度形式牢固构建起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大党建”引领大工程
雄峙在高山峡谷之间的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89.1亿千瓦时,是我国第四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
建设乌东德水电站这样宏大的工程,做好项目现场管理、调度工作并非易事——工地上施工资源紧张,相互争抢,供需矛盾凸显;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作业时,衔接不畅,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施工高峰期,仅现场施工人员就多达1.2万人,参建单位就有14家。”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袁廷敏介绍,“我们与参建各方签订合同,并非隶属关系,管理难度比较大。”
为将众多建设人员和施工单位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党委很快明确了工作思路。“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开展联合党建,发挥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袁廷敏说。随后,“施工区大党建”这个创新模式逐渐在乌东德等工程建设中全面铺开。
混凝土打料效率低、拌和楼供料不顺畅怎么办?成立混凝土浇筑现场保障小组,组员来自建设部、监理、施工单位的党员,效率大大提升;为解决进水口高度跨度大,混凝土入仓强度高等技术难点,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一支部组织参建各方研究,提出创新方案,最终让混凝土入仓速度一下子提升了近3倍……
“有了联合党建,工程如期完成就有了组织保障。我们在一线切实感受到,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就能激发潜能。”水电六局乌东德施工局党总支副书记聂文俊感慨。
党旗引领下,三峡建工党委所属的乌东德、白鹤滩基层党组织利用“施工区大党建”的方式,将参建各方紧紧凝聚在打造新时代大国重器这一共同目标下,党的政治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和不竭动力。
300米级特高拱坝防震抗震、低热混凝土高强度浇筑施工、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如今,乌东德、白鹤滩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实现多项水电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破解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三峡集团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雷鸣山说,我们将“联合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并推广到集团所有业务板块,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供坚强保证,形成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齐头并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李睿宸)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