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贯的做事风格就是高效、讲规矩。”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小杨告诉记者,上海无论是做什么都讲求按规矩办事,遵循章法。一如在疫情防控上能够锁定一家奶茶店作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上也同样讲求精准把控、稳健前进。一早便开始布局自动驾驶产业的上海,犹如一个不善言谈的“理工男”,如今已然低调步入智能网联2.0阶段,率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政策层层递进
“到目前,上海关于智能网联的测试管理办法已经出了3版,每一版都在原有基础上扎实推进,能够展现上海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上的讲规矩、求稳健的风格。”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殷承良告诉记者,上海非常注重前期铺垫,做足底蕴才能在后期爆发出更强的韧劲。从2018年《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到2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政策的适时迭代给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不断上升的空间。
早在2017年,上海便推出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三大创新行动。随后,两版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的推出,先后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申请、测试以及示范应用等方面的要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范化建设。
随着国内自动驾驶发展氛围的日益浓厚,2020年,上海市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之中。该行动方案指出,支持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环境感知、语言交互、自主学习、人机协作、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高水平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除却技术研发,该行动方案对商业化落地也提出要求,明确要大力发展新型移动出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场景应用,探索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出行新方式,加快‘人-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出行服务链。此外,在自动驾驶数据管理方面,上海同样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海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2020年度工作计划》指出,在交通出行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开放地面公交、轨道交通、静态交通、路网运行、特种车辆、自动驾驶等,打造交通出行优质数据集,为智慧交通规划、自动驾驶研发等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5月,上海正式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基于此目标,《实施计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法制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
殷承良告诉记者,除却跟随政策的步伐稳扎稳打,上海同时能够做到不拘泥于框架之内,在需要创新突破的地方也能够自有章法。去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出《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此番授权意味着浦东新区拥有了比肩经济特区的法规制定权,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制度创新。
借助这一契机,上海适时推出《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提出支持浦东新区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授权规定,制定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的管理措施,并逐步向上海市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即将于2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同样明确提出,浦东新区可以根据有关授权规定先行制定完全自动驾驶相关管理措施。殷承良指出,此举能够有效填补现有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上存在的漏洞和短板,通过浦东新区的先行摸索,在合法依规的基础上实现制度突破。
示范区差异化布局
早在2016年,上海便建设了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2018年,上海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并向车企发放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同年,上海将嘉定区路测道路扩大至11.1公里,用于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并新开放了临港地区的26.1公里道路,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2019~2020年,上海又在嘉定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和临港新片区等地区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
不久前,《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1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累计开放615条、1289.83公里测试道路,可测试场景达12000个,累计向25家企业、295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2021年有效道路测试里程达243.3万公里,同比增长5倍。在测试道路里程数、场景丰富度、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方面,上海均位居全国首位。
殷承良指出,上海不同区域能够根据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发展格局,最终呈现出全市互补联动的效果,实现有序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协调发展。根据《报告》,目前嘉定区有331条、616.6公里测试道路,浦东新区有22条、36.66公里测试道路,奉贤区有24条、97.37公里测试道路,临港新片区有238条、539.4公里测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四区定位各不相同,嘉定区主打“先”,定位打造“L3+高度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浦东新区强调“智”,定位打造“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创新示范区”;奉贤区注重“全”,定位打造“全出行链智能驾驶创新示范区”;临港新片区意在“新”,定位打造“未来交通新模式创新示范区”。殷承良向记者介绍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绝非是开放一段路、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全过程。基于此,奉贤区以景区、商区、社区、校区、园区、城区六个典型场景打造全出行链,实现开放道路与区域场景、地上和地下空间、单车智能及车路协同等全方位的带动。嘉定区、浦东新区以及临港新片区同样是各自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差异化特色。
区域发展要讲深度、求广度
汽车智能化潮流势不可挡,各地政府对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发展也愈发看重,如今各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此前表示,全国现已建设16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50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可谓是多点开花。但是,建好示范区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示范区用好、用活才是关键所在。
为了让测试示范区真正发挥作用,上海推出了“揭榜挂帅”的方式。去年11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发布《关于组织申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拓展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的通知》,意图通过引入“揭榜挂帅”的项目化形式,在Robotaxi、智能公交、智能物流、无人零售、无人配送、观光接驳、无人清扫等7个应用场景探索示范应用商业路径。按照计划,上海力争通过2~3年时间,实现参与企业超10家,示范应用智能网联汽车超100辆,覆盖道路范围超1000公里,年出行服务超10万单次,年末端配送超5万单/次,年货运量超20万TEU。
除却示范区建设,带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得益于上汽集团、蔚来等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上海在整车企业的引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上汽为例,上汽打造了智己汽车、飞凡汽车等品牌,并参与到“5G+L4”洋山港智能重卡等智能驾驶重点项目之中,力图实现智能驾驶方面的深度自研。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上汽智能重卡累计测试里程已突破200万公里。此外,西井科技、纽劢科技、纵目科技、驭势科技等众多自动驾驶公司的涌入,也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进提供了极大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则提供了极强的研发优势,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2020年,复旦大学与戴尔科技集团合作开发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线下实践课;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合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智能网联汽车联合研发中心;近日,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汽集团与奇安信集团又联合成立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深化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研究。
上海市经信委指出,2022年上海将聚焦整车企业引领、“三智”终端突破、商业化落地应用和政策、标准、品牌协同发展四大方向,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在殷承良看来,目前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然颇具“上海腔调”。如何在深入挖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同时,实现其与智能交通、5G通讯、人工智能甚至安防等领域的联动,是完善上海智能网联生态链的重要课题。
自动驾驶的“上海腔调”
一如在疫情防控上能够锁定一家奶茶店作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上也同样讲求精准把控、稳健前进。
“上海一贯的做事风格就是高效、讲规矩。”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小杨告诉记者,上海无论是做什么都讲求按规矩办事,遵循章法。一如在疫情防控上能够锁定一家奶茶店作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上也同样讲求精准把控、稳健前进。一早便开始布局自动驾驶产业的上海,犹如一个不善言谈的“理工男”,如今已然低调步入智能网联2.0阶段,率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政策层层递进
“到目前,上海关于智能网联的测试管理办法已经出了3版,每一版都在原有基础上扎实推进,能够展现上海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上的讲规矩、求稳健的风格。”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殷承良告诉记者,上海非常注重前期铺垫,做足底蕴才能在后期爆发出更强的韧劲。从2018年《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到2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政策的适时迭代给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不断上升的空间。
早在2017年,上海便推出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三大创新行动。随后,两版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的推出,先后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申请、测试以及示范应用等方面的要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范化建设。
随着国内自动驾驶发展氛围的日益浓厚,2020年,上海市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之中。该行动方案指出,支持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环境感知、语言交互、自主学习、人机协作、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高水平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除却技术研发,该行动方案对商业化落地也提出要求,明确要大力发展新型移动出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场景应用,探索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出行新方式,加快‘人-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出行服务链。此外,在自动驾驶数据管理方面,上海同样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海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2020年度工作计划》指出,在交通出行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开放地面公交、轨道交通、静态交通、路网运行、特种车辆、自动驾驶等,打造交通出行优质数据集,为智慧交通规划、自动驾驶研发等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5月,上海正式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基于此目标,《实施计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法制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
殷承良告诉记者,除却跟随政策的步伐稳扎稳打,上海同时能够做到不拘泥于框架之内,在需要创新突破的地方也能够自有章法。去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出《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此番授权意味着浦东新区拥有了比肩经济特区的法规制定权,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制度创新。
借助这一契机,上海适时推出《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提出支持浦东新区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授权规定,制定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的管理措施,并逐步向上海市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即将于2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同样明确提出,浦东新区可以根据有关授权规定先行制定完全自动驾驶相关管理措施。殷承良指出,此举能够有效填补现有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上存在的漏洞和短板,通过浦东新区的先行摸索,在合法依规的基础上实现制度突破。
示范区差异化布局
早在2016年,上海便建设了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2018年,上海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并向车企发放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同年,上海将嘉定区路测道路扩大至11.1公里,用于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并新开放了临港地区的26.1公里道路,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2019~2020年,上海又在嘉定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和临港新片区等地区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
不久前,《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1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累计开放615条、1289.83公里测试道路,可测试场景达12000个,累计向25家企业、295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2021年有效道路测试里程达243.3万公里,同比增长5倍。在测试道路里程数、场景丰富度、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方面,上海均位居全国首位。
殷承良指出,上海不同区域能够根据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发展格局,最终呈现出全市互补联动的效果,实现有序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协调发展。根据《报告》,目前嘉定区有331条、616.6公里测试道路,浦东新区有22条、36.66公里测试道路,奉贤区有24条、97.37公里测试道路,临港新片区有238条、539.4公里测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四区定位各不相同,嘉定区主打“先”,定位打造“L3+高度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浦东新区强调“智”,定位打造“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创新示范区”;奉贤区注重“全”,定位打造“全出行链智能驾驶创新示范区”;临港新片区意在“新”,定位打造“未来交通新模式创新示范区”。殷承良向记者介绍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绝非是开放一段路、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全过程。基于此,奉贤区以景区、商区、社区、校区、园区、城区六个典型场景打造全出行链,实现开放道路与区域场景、地上和地下空间、单车智能及车路协同等全方位的带动。嘉定区、浦东新区以及临港新片区同样是各自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差异化特色。
区域发展要讲深度、求广度
汽车智能化潮流势不可挡,各地政府对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发展也愈发看重,如今各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此前表示,全国现已建设16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50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可谓是多点开花。但是,建好示范区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示范区用好、用活才是关键所在。
为了让测试示范区真正发挥作用,上海推出了“揭榜挂帅”的方式。去年11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发布《关于组织申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拓展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的通知》,意图通过引入“揭榜挂帅”的项目化形式,在Robotaxi、智能公交、智能物流、无人零售、无人配送、观光接驳、无人清扫等7个应用场景探索示范应用商业路径。按照计划,上海力争通过2~3年时间,实现参与企业超10家,示范应用智能网联汽车超100辆,覆盖道路范围超1000公里,年出行服务超10万单次,年末端配送超5万单/次,年货运量超20万TEU。
除却示范区建设,带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得益于上汽集团、蔚来等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上海在整车企业的引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上汽为例,上汽打造了智己汽车、飞凡汽车等品牌,并参与到“5G+L4”洋山港智能重卡等智能驾驶重点项目之中,力图实现智能驾驶方面的深度自研。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上汽智能重卡累计测试里程已突破200万公里。此外,西井科技、纽劢科技、纵目科技、驭势科技等众多自动驾驶公司的涌入,也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进提供了极大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则提供了极强的研发优势,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2020年,复旦大学与戴尔科技集团合作开发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线下实践课;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合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智能网联汽车联合研发中心;近日,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汽集团与奇安信集团又联合成立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深化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研究。
上海市经信委指出,2022年上海将聚焦整车企业引领、“三智”终端突破、商业化落地应用和政策、标准、品牌协同发展四大方向,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在殷承良看来,目前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然颇具“上海腔调”。如何在深入挖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同时,实现其与智能交通、5G通讯、人工智能甚至安防等领域的联动,是完善上海智能网联生态链的重要课题。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