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正文

内乡县衙 穿越古今 感受“家国情怀”

河南日报   |   记者 孟向东 热度:
2022-04-07 10:44:32

4月2日,走进位于内乡县城区中心地段的内乡县衙博物馆,周边是繁华喧闹的街道,与风格古朴的明清官府建筑群落相映相衬,历史时空在这里交错融合。

内乡县衙外景。王勇 摄

  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本报通讯员 庞磊

  “北有北京故宫,南有内乡县衙。”

  4月2日,走进位于内乡县城区中心地段的内乡县衙博物馆,周边是繁华喧闹的街道,与风格古朴的明清官府建筑群落相映相衬,历史时空在这里交错融合。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代先后营建,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历史景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第一座县级衙署博物馆,因其完整保存了封建社会县级行政机构规制的独特标本意义,被称作“天下第一县衙”。

  一进一出遵循法度,一房一瓦皆有讲究。据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江红军介绍,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能相提并论之处,在于其通过建筑布局、功能陈设,体现了历代封建政权从中央至基层地方“一体贯之”的礼制思想与执政理念,正所谓“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

  穿过排列在中轴线上的牌坊、大门、仪门和大堂、二堂,在名为“三省堂”的院落内,堂前悬挂着一副耳熟能详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楹联的朴实无华跃然其上:官员要尊崇“民为贵”,更要淡化“官本位”,官与民、得与失、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在这44个字中。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金朝至清代,先后有180余人担任内乡县令。在内乡县衙博物馆的历代主政官员陈列展中,曾任元代内乡县令的“一代词宗”元好问,主政期间重视农桑、勤于政事,发出“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为官心声;明清时期的高以永、章炳焘等官员,也用循良著绩、兴学育才、清廉善政等经历,留下佳话。

  “在保护好县衙本身的基础上,多年来内乡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衙署文化、官德文化、廉政文化、楹联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核心要素,推出了廉政法制情景剧、民俗展演、研学教育等社会活动或公共文化产品,让古老的内乡县衙服务当代社会,把丰厚的历史变成活态文化造福群众。”江红军说。

  在农历立春时节,内乡县衙复原古代“打春牛”习俗举行的相关活动,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并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构成项目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外,内乡县衙还把另一项国家级非遗——“内乡宛梆”请进衙内,通过常态化演出,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魅力。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