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乐之春”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牛小北摄
核心阅读
邀请交响乐指挥家来指挥民乐,老中青三代国乐名家登台,民乐经典与创新之作并存……日前,国家大剧院首次推出民族音乐主题特别策划艺术节“国乐之春”,希望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绎,展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国家大剧院首届“国乐之春”民族音乐主题艺术节于4月8日启动,并将延续至4月28日。作为国家大剧院首次推出的民族音乐主题特别策划艺术节,“国乐之春”秉持传承推广民族音乐精髓的理念,以期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诠释民乐作品的色彩、线条和律动
在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上,指挥家李心草、吕嘉、刘沙携手中央民族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云山雁邈》《将军令》《七彩之和》等民族管弦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是李心草、吕嘉首次跨界指挥民乐。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说,此次邀请交响乐指挥来指挥民乐,希望达到广度和深度的结合。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在当晚的音乐会上,首先登场的吕嘉,指挥了一曲《云山雁邈》。《云山雁邈》围绕潮州筝曲《胡笳十八拍》的主题发展、变奏、重构,在吕嘉的指挥下,再现汉唐大曲遗风及潮州音乐的恢弘大气。“这是我第一次指挥民族管弦乐团,与民族音乐演奏家合作有一种新的挑战和快乐,特别是把民乐作品的色彩、线条和律动诠释出来,很有成就感。”吕嘉说,“虽然我之前没有指挥过民乐团,但是非常关注民族音乐的发展。如何深入发展和光大我们的民族瑰宝,是一个重大、急迫的课题。作为一名指挥,我将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李心草为观众带来民族管弦乐《国风》《丝绸之路》。中央民族乐团特别委约的新作品《国风》,以传统作品《梅花三弄》的主题为动机展开变奏,乐团在李心草的指挥下,音色丰富变幻,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李心草说:“我对大型民族管弦乐涉猎很少,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指挥完整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但我觉得东西方音乐还是相通的,西洋乐的指挥中对句法、音乐性格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国民族音乐。”
展示民乐的底蕴、延展性、艺术性
首届“国乐之春”以“国风雅韵”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的近10支民族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等多个舞台献演。其中,既有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北京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等在京民族乐团,也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河北民族乐团、吉林省民族乐团等地方民族乐团,奏响不同地域的特色民族音乐,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状况。
在艺术阵容方面,老中青三代国乐名家将登台表演。演出曲目方面,从《春江花月夜》《霸王卸甲》等传承多年的古曲,彭修文、胡登跳、刘德海、顾冠仁等中国老一辈作曲家笔下的经典,到施万春、赵季平、张千一等当代作曲家的力作,再到青年作曲家的作品,经典与创新之作并存。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王路藜说,此次“国乐之春”是集中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平台和舞台,希望向观众展示民乐的底蕴、延展性、艺术性。在形式上,包括了独奏、协奏、重奏、民乐室内乐等。
中西音乐的碰撞,也成为本届“国乐之春”一大亮点。4月21日,将举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音乐会,将编钟与管风琴气势恢弘的音乐碰撞呈现于舞台。
据悉,“国乐之春”与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演出呼应,意在形成丰富的音乐类主题艺术节。“‘中国交响乐之春’已经举办了14年,今年推出‘国乐之春’可谓恰逢其时。”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艺术节能够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绎,展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将于4月28日上演的“国乐之春”闭幕音乐会,是一场琵琶“盛宴”。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者将与琵琶演奏名家吴玉霞、赵聪、陈音、张强、杨靖等,带来《柳青娘》《绽放》《天山之春》《天鹅》《春秋》等琵琶经典与新作。据悉,从本届开始,每届“国乐之春”都将探索呈现以一种乐器为主、名家云集的闭幕特别策划音乐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也在不断融合发展。“国乐之春”正展示了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和多元格局。比如此次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上演的《胤禛美人图》,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刘沙邀请作曲家罗麦朔创作的一部民乐作品。作曲家巧妙地将12幅画面分为4个乐章,用流动的韵律将绘画场景串成一个整体。
刘沙说:“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团发展已经有100年了,近20年来发展尤其迅速,无论是乐器制作工艺、当代演奏家水准、乐团水平,还是作品创作品质等方面,都提高得很快。‘国乐之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普及。”
“时代在发展,如今国风国潮已经成为潮流。本届‘国乐之春’也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赵聪说,“希望推动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国家大剧院启动首届“国乐之春”艺术节
日前,国家大剧院首次推出民族音乐主题特别策划艺术节“国乐之春”,希望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绎,展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图为“国乐之春”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牛小北摄
核心阅读
邀请交响乐指挥家来指挥民乐,老中青三代国乐名家登台,民乐经典与创新之作并存……日前,国家大剧院首次推出民族音乐主题特别策划艺术节“国乐之春”,希望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绎,展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国家大剧院首届“国乐之春”民族音乐主题艺术节于4月8日启动,并将延续至4月28日。作为国家大剧院首次推出的民族音乐主题特别策划艺术节,“国乐之春”秉持传承推广民族音乐精髓的理念,以期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诠释民乐作品的色彩、线条和律动
在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上,指挥家李心草、吕嘉、刘沙携手中央民族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云山雁邈》《将军令》《七彩之和》等民族管弦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是李心草、吕嘉首次跨界指挥民乐。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说,此次邀请交响乐指挥来指挥民乐,希望达到广度和深度的结合。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在当晚的音乐会上,首先登场的吕嘉,指挥了一曲《云山雁邈》。《云山雁邈》围绕潮州筝曲《胡笳十八拍》的主题发展、变奏、重构,在吕嘉的指挥下,再现汉唐大曲遗风及潮州音乐的恢弘大气。“这是我第一次指挥民族管弦乐团,与民族音乐演奏家合作有一种新的挑战和快乐,特别是把民乐作品的色彩、线条和律动诠释出来,很有成就感。”吕嘉说,“虽然我之前没有指挥过民乐团,但是非常关注民族音乐的发展。如何深入发展和光大我们的民族瑰宝,是一个重大、急迫的课题。作为一名指挥,我将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李心草为观众带来民族管弦乐《国风》《丝绸之路》。中央民族乐团特别委约的新作品《国风》,以传统作品《梅花三弄》的主题为动机展开变奏,乐团在李心草的指挥下,音色丰富变幻,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李心草说:“我对大型民族管弦乐涉猎很少,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指挥完整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但我觉得东西方音乐还是相通的,西洋乐的指挥中对句法、音乐性格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国民族音乐。”
展示民乐的底蕴、延展性、艺术性
首届“国乐之春”以“国风雅韵”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的近10支民族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等多个舞台献演。其中,既有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北京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等在京民族乐团,也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河北民族乐团、吉林省民族乐团等地方民族乐团,奏响不同地域的特色民族音乐,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状况。
在艺术阵容方面,老中青三代国乐名家将登台表演。演出曲目方面,从《春江花月夜》《霸王卸甲》等传承多年的古曲,彭修文、胡登跳、刘德海、顾冠仁等中国老一辈作曲家笔下的经典,到施万春、赵季平、张千一等当代作曲家的力作,再到青年作曲家的作品,经典与创新之作并存。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王路藜说,此次“国乐之春”是集中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平台和舞台,希望向观众展示民乐的底蕴、延展性、艺术性。在形式上,包括了独奏、协奏、重奏、民乐室内乐等。
中西音乐的碰撞,也成为本届“国乐之春”一大亮点。4月21日,将举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音乐会,将编钟与管风琴气势恢弘的音乐碰撞呈现于舞台。
据悉,“国乐之春”与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演出呼应,意在形成丰富的音乐类主题艺术节。“‘中国交响乐之春’已经举办了14年,今年推出‘国乐之春’可谓恰逢其时。”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艺术节能够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绎,展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将于4月28日上演的“国乐之春”闭幕音乐会,是一场琵琶“盛宴”。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者将与琵琶演奏名家吴玉霞、赵聪、陈音、张强、杨靖等,带来《柳青娘》《绽放》《天山之春》《天鹅》《春秋》等琵琶经典与新作。据悉,从本届开始,每届“国乐之春”都将探索呈现以一种乐器为主、名家云集的闭幕特别策划音乐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也在不断融合发展。“国乐之春”正展示了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和多元格局。比如此次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上演的《胤禛美人图》,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刘沙邀请作曲家罗麦朔创作的一部民乐作品。作曲家巧妙地将12幅画面分为4个乐章,用流动的韵律将绘画场景串成一个整体。
刘沙说:“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团发展已经有100年了,近20年来发展尤其迅速,无论是乐器制作工艺、当代演奏家水准、乐团水平,还是作品创作品质等方面,都提高得很快。‘国乐之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普及。”
“时代在发展,如今国风国潮已经成为潮流。本届‘国乐之春’也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赵聪说,“希望推动更多人了解、亲近民族音乐。”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