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卢氏县洛神公园内鸟语花香,绿草如茵,在公园一角,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书,脸上充满了阅读的喜悦。聂金锋 李东阳 摄
编者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作出了“建设书香河南”的安排部署,为我省更好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共同建设书香社会,建设现代化河南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省图书馆、出版社等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创新阅读方式,让阅读在“云端”、在“指端”,引导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氤氲的书香飘满中原。
数字化出版为阅读插上“翅膀”
“未来,数字内容越来越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知识服务将成为数字出版新的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胡春娜
在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办公楼里,几位年轻人正在忙碌着,有的与出版社、版权商对接图书、期刊的电子书资源,有的将获得版权授权后的电子书或期刊更新到平台上。
他们更新的平台,正是“书香河南”数字阅读平台。
今年1月,“书香河南”数字阅读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10万种数字图书、3万集有声图书、200余种数字期刊等正版数字内容资源。这个被称为“个人网上终身书房”的阅读平台,目前读者访问量近150万人次。
为平台提供数字化内容服务的是河南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豫军”的一员,近年来,该出版社始终坚持融合先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原本只是图书的内容提供商,现如今还是平台资源服务的提供商。”河南大学出版社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出版社从线下出版机构向线上知识服务机构进行整体转型,“在时代潮流中,抓住机遇,以网为翼,‘书网融合’,就能赢得一方天地。”
网络阅读异常活跃,数字化信息内容在网上海量生成,使得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万卷书触手可及。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加持进一步优化阅读场景,造就沉浸式体验,使得传统出版机构意识到不能守着“旧船票”,而是要在时代潮流中握住转型“船票”,生产更多优质数字化阅读内容留住读者、增加读者。
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也是一家运营了近30年的出版社。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在数字化转型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资源平台和有效传播体系。2018年,该社的数字化阅读平台“中教云数字图书馆”建成,形成了数字农家书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政企数字图书馆等众多衍生产品。其中,数字农家书屋已在省内的10800多个试点村部署,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未来,数字内容越来越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知识服务将成为数字出版新的发展趋势,作为出版人,我们必须加快由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升级。向用户提供高层次、高质量、专业化、定制化的知识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使命。”谈到未来发展,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温新豪说。
让静态阅读变为动态“对话”
“在这个文化空间里,图书里的场景“活”了起来,“读书人”变身为“书中人”,静态的阅读变成了动态的“对话”。”
□本报记者 温小娟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当走进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场景,化身为其中的角色,让读书成为一种“双向奔赴”,你期待吗?
4月21日,记者走进郑州图书馆看到,在疫情防控闭馆期间,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完善“与图书对话”文化空间的改造方案。在这个文化空间里,图书里的场景“活”了起来,“读书人”变身为“书中人”,静态的阅读变成了动态的“对话”。
“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效能,我们正在向智慧型图书馆积极探索和转型。”郑州图书馆副馆长王海英说,“与图书对话”文化空间是以沉浸式体验为理念、以青少年为受众而打造的公益项目,空间场景依图书主题打造,通过扮演角色、设置有趣知识点、答题闯关等互动体验环节,构建一种比视听美学更绵长的沉浸感,吸引青少年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王海英认为,与图书的对话,并非“过家家”般演一场书中的戏,而是需要对内容做深入浅出的提炼,通过生动的内容体验感受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提升读者对内容的体验感、参与度,将被生涩枯燥的典籍“劝退”的青少年拉回到经典面前,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球“旅行”?点击方寸屏幕之间的“hello地球”便可即刻出发;拥有3000多种图书的“瀑布流”中,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轻松把想读的书“带回家”……在为公众提供更多样的渠道、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智慧的服务上,郑州图书馆可谓做足了文章。图书馆四楼多媒体阅览室更是科技元素满满,设置的“中原文化状元郎”“八斗高才生”“文字对对碰”“说文解字”等多种交互式游戏体验区,成了青少年读者的“心头好”。
“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设施,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定制为可视化的互动内容,让读者在轻松游戏间就可以了解文字、诗词等背后的故事。”在郑州图书馆网络技术部主任何昱看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能展示资源,又能进行互动,使文化资源活化起来,让读者在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娱乐、休闲的享受,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
最是书香能致远 关注4·23世界读书日
4月21日,卢氏县洛神公园内鸟语花香,绿草如茵,在公园一角,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书,脸上充满了阅读的喜悦。
4月21日,卢氏县洛神公园内鸟语花香,绿草如茵,在公园一角,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书,脸上充满了阅读的喜悦。聂金锋 李东阳 摄
编者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作出了“建设书香河南”的安排部署,为我省更好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共同建设书香社会,建设现代化河南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省图书馆、出版社等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创新阅读方式,让阅读在“云端”、在“指端”,引导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氤氲的书香飘满中原。
数字化出版为阅读插上“翅膀”
“未来,数字内容越来越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知识服务将成为数字出版新的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胡春娜
在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办公楼里,几位年轻人正在忙碌着,有的与出版社、版权商对接图书、期刊的电子书资源,有的将获得版权授权后的电子书或期刊更新到平台上。
他们更新的平台,正是“书香河南”数字阅读平台。
今年1月,“书香河南”数字阅读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10万种数字图书、3万集有声图书、200余种数字期刊等正版数字内容资源。这个被称为“个人网上终身书房”的阅读平台,目前读者访问量近150万人次。
为平台提供数字化内容服务的是河南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豫军”的一员,近年来,该出版社始终坚持融合先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原本只是图书的内容提供商,现如今还是平台资源服务的提供商。”河南大学出版社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出版社从线下出版机构向线上知识服务机构进行整体转型,“在时代潮流中,抓住机遇,以网为翼,‘书网融合’,就能赢得一方天地。”
网络阅读异常活跃,数字化信息内容在网上海量生成,使得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万卷书触手可及。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加持进一步优化阅读场景,造就沉浸式体验,使得传统出版机构意识到不能守着“旧船票”,而是要在时代潮流中握住转型“船票”,生产更多优质数字化阅读内容留住读者、增加读者。
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也是一家运营了近30年的出版社。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在数字化转型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资源平台和有效传播体系。2018年,该社的数字化阅读平台“中教云数字图书馆”建成,形成了数字农家书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政企数字图书馆等众多衍生产品。其中,数字农家书屋已在省内的10800多个试点村部署,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未来,数字内容越来越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知识服务将成为数字出版新的发展趋势,作为出版人,我们必须加快由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升级。向用户提供高层次、高质量、专业化、定制化的知识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使命。”谈到未来发展,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温新豪说。
让静态阅读变为动态“对话”
“在这个文化空间里,图书里的场景“活”了起来,“读书人”变身为“书中人”,静态的阅读变成了动态的“对话”。”
□本报记者 温小娟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当走进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场景,化身为其中的角色,让读书成为一种“双向奔赴”,你期待吗?
4月21日,记者走进郑州图书馆看到,在疫情防控闭馆期间,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完善“与图书对话”文化空间的改造方案。在这个文化空间里,图书里的场景“活”了起来,“读书人”变身为“书中人”,静态的阅读变成了动态的“对话”。
“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效能,我们正在向智慧型图书馆积极探索和转型。”郑州图书馆副馆长王海英说,“与图书对话”文化空间是以沉浸式体验为理念、以青少年为受众而打造的公益项目,空间场景依图书主题打造,通过扮演角色、设置有趣知识点、答题闯关等互动体验环节,构建一种比视听美学更绵长的沉浸感,吸引青少年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王海英认为,与图书的对话,并非“过家家”般演一场书中的戏,而是需要对内容做深入浅出的提炼,通过生动的内容体验感受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提升读者对内容的体验感、参与度,将被生涩枯燥的典籍“劝退”的青少年拉回到经典面前,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球“旅行”?点击方寸屏幕之间的“hello地球”便可即刻出发;拥有3000多种图书的“瀑布流”中,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轻松把想读的书“带回家”……在为公众提供更多样的渠道、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智慧的服务上,郑州图书馆可谓做足了文章。图书馆四楼多媒体阅览室更是科技元素满满,设置的“中原文化状元郎”“八斗高才生”“文字对对碰”“说文解字”等多种交互式游戏体验区,成了青少年读者的“心头好”。
“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设施,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定制为可视化的互动内容,让读者在轻松游戏间就可以了解文字、诗词等背后的故事。”在郑州图书馆网络技术部主任何昱看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能展示资源,又能进行互动,使文化资源活化起来,让读者在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娱乐、休闲的享受,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