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辚辚 马萧萧—殷墟车马遗迹展”展厅局部。
殷墟博物馆新馆外景。本栏图片均为殷墟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安阳洹河北岸,毗邻殷墟遗址核心区,与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
2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还未开放的殷墟博物馆新馆。走进南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恢宏大气的“鼎”形建筑,青铜饰面幕墙好似为博物馆披上了一层庄重古朴的“青铜外衣”。大门上方用甲骨文写着“大邑商”3个字。
据介绍,新馆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设有“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3个基本展陈,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设有“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等四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馆内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首次亮相的文物包括集中展示的商代中期的青铜器,成组展示的亚址墓、马危墓等随葬器物,集中展示11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甲骨;还有亚长墓出土的全部文物,通过多学科研究和科技考古手段,还原了3000多年前商代将军的戎马一生;这次还集中展示殷墟出土的23组车马,展现当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
“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闫亚林说。
展览形式庄重、大气,注重透物见人见事、多元融合呈现、凸显故事趣味、增强沉浸体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比如,新馆将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山东苏埠屯的亚醜青铜钺、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殷墟妇好墓的跪坐玉人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通过裸眼3D技术呈现,让人们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感受商文明和甲骨文魅力。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文物中90%以上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自1950年春天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主要陈列于‘伟大商文明’展厅的文物包含了目前已知的殷墟文物所有类别,特别是反映近20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新成果的文物多为首次展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介绍。
陈星灿表示,新馆开馆后,他们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博物馆合作,推进学科体系构建,将殷墟博物馆打造成殷商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商文明研究阐释的高地;依据馆内文物资源优势和展示优势,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和研究成果,持续探索文物展示与价值传播新途径、新方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以青少年为主体对象,高标准开发“萌宝寻商”“字见殷商”等研学课程,形成殷墟博物馆的研学品牌,增强公众的中华文明体验感;着力打造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稳步推进“甲骨文全球数字化采集计划”,计划成立高规格的组织机构与专家委员会,利用10年时间,分阶段完成河南省内、国内和海外甲骨文的三维数据采集工作,使甲骨文从实物走向数字化,从私藏走向共享,从殷墟走向世界。
殷墟博物馆新馆
●3个基本展陈
●4个专题展览
●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展出近4000件套文物
●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亮点抢先看 聚焦商文明 打造新地标
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安阳洹河北岸,毗邻殷墟遗址核心区,与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
“车辚辚 马萧萧—殷墟车马遗迹展”展厅局部。
殷墟博物馆新馆外景。本栏图片均为殷墟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安阳洹河北岸,毗邻殷墟遗址核心区,与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
2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还未开放的殷墟博物馆新馆。走进南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恢宏大气的“鼎”形建筑,青铜饰面幕墙好似为博物馆披上了一层庄重古朴的“青铜外衣”。大门上方用甲骨文写着“大邑商”3个字。
据介绍,新馆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设有“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3个基本展陈,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设有“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等四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馆内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首次亮相的文物包括集中展示的商代中期的青铜器,成组展示的亚址墓、马危墓等随葬器物,集中展示11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甲骨;还有亚长墓出土的全部文物,通过多学科研究和科技考古手段,还原了3000多年前商代将军的戎马一生;这次还集中展示殷墟出土的23组车马,展现当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
“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闫亚林说。
展览形式庄重、大气,注重透物见人见事、多元融合呈现、凸显故事趣味、增强沉浸体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比如,新馆将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山东苏埠屯的亚醜青铜钺、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殷墟妇好墓的跪坐玉人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通过裸眼3D技术呈现,让人们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感受商文明和甲骨文魅力。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文物中90%以上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自1950年春天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主要陈列于‘伟大商文明’展厅的文物包含了目前已知的殷墟文物所有类别,特别是反映近20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新成果的文物多为首次展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介绍。
陈星灿表示,新馆开馆后,他们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博物馆合作,推进学科体系构建,将殷墟博物馆打造成殷商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商文明研究阐释的高地;依据馆内文物资源优势和展示优势,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和研究成果,持续探索文物展示与价值传播新途径、新方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以青少年为主体对象,高标准开发“萌宝寻商”“字见殷商”等研学课程,形成殷墟博物馆的研学品牌,增强公众的中华文明体验感;着力打造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稳步推进“甲骨文全球数字化采集计划”,计划成立高规格的组织机构与专家委员会,利用10年时间,分阶段完成河南省内、国内和海外甲骨文的三维数据采集工作,使甲骨文从实物走向数字化,从私藏走向共享,从殷墟走向世界。
殷墟博物馆新馆
●3个基本展陈
●4个专题展览
●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展出近4000件套文物
●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