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高铁开通(中国画) 王家儒 林国华 洪永锋
尖峰食刻(中国画) 陈 治 武 欣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美术工作者如何艺术化地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图景?如何在表现时代伟大创造中促进主题性美术创作?本刊推出“全面小康画卷”栏目,通过对描绘全面小康时代画卷美术创作的研究梳理,探索艺术规律,引导美术创作。
——编 者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身边的幸福家园,成为激发美术工作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作主题,他们将鲜明的时代精神融入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对家国情怀的书写,一批优秀作品应运而生。
紧随时代发展
绘就小康新画卷
翻开中国美术史,不少古代画家通过表现理想中的世界,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如今,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变化,创作出与古代绘画意境截然不同的全面小康画卷。作品中展现的是前人未曾领略的、真切感人的现实生活。
一些作品采用全景视角,表现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比如,管建新和管建林创作的油画《民生建设——暖心千万家》,采用三联画的构图:右侧通过描绘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幼有所育;左侧通过勾勒当代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彰显国家发展的青春朝气;中间画面则通过刻画老人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整幅作品记录下民生建设中的暖心变化,也反映出百姓幸福指数的持续上涨。
更多美术工作者选择从富有表现力的题材入手,着重展现幸福家园的某个侧面。譬如,李传真中国画《夕阳欢歌》聚焦养老院老人们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作品以暖色为主调,营造出温暖的氛围,极具装饰性的平面化背景,突出了引吭高歌的老人们专注而投入的神情,以及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与欢乐。陈树中油画《俱欢颜·安居》则以“住有所居”为主题,表现了人们即将搬入新居、开启新生活的喜悦,展现出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与时代同行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凸显,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入。美术工作者于平凡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于社会进步中积累艺术养分,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提供了新范例。
丰富艺术语言
记录红火的日子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美术工作者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创新艺术语言,用画笔记录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一些美术工作者以与众不同的表现视角,带给观众新颖的视觉体验。比如,赵晓东油画《幸福的菜篮子》聚焦便民利民的菜篮子工程。创作者选取工程中最具典型性的3组画面进行组合:一组表现菜农丰收的喜悦;一组表现市场摊贩搬运蔬果的辛劳;一组表现顾客在市场挑选蔬果的快乐。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对不同时空的刻画,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时刻,生动自然地展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于细微处见温暖。王晓伟油画《春至山乡》则表现了城市医疗队来到山区为村民出诊的场景。作品在以三角形构图增加画面稳定感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画面主体。对不同医疗场景的描绘,显示出创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医护人员与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使作品充满温馨的气氛。
一些美术工作者用特色鲜明的艺术语言,表达对幸福家园的切身感受。张琳、杨可共同创作的中国画《放飞梦想》以红色为主调,营造出祥和欢腾的喜庆氛围。画面中部,和谐美满的家庭场景展现出百姓的幸福生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欢聚一堂,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画面右侧,智能无人机替代了传统孔明灯,载着人们的梦想缓缓上升,更具时代感。
在对幸福家园的表现中,美术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得到激发,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全面小康图景。
凝聚精神力量
展现文明新气象
幸福家园,不只意味着人们在物质上富了起来,更意味着其在精神上强了起来。王子锟中国画《育新人》、于小冬油画《教师的阳光》等作品,都围绕儿童教育展开,着力展现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中,《教师的阳光》表现了山区孩子们上课的场景。教室中,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亮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稚嫩脸庞。在这里,阳光显然也象征着知识对人的心灵的启迪作用,赋予作品悠长的意蕴。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少美术工作者以画笔表现传统文化走入当代生活的新变化。比如,张元稼油画《秦腔人生》以秦腔为主题,以窑洞为背景,表现了演出开始前演员们在后台认真排练的场景,别具特色的服饰和扮相,展现了这个深受西北人民喜爱的剧种的魅力。一笔一画之中,传统文化的活力更加凸显,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跳广场舞、学太极拳、跑马拉松……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美术工作者从身边的群众健身活动中找到创作灵感,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优秀作品。像李宏钧中国画《全民健身 律动中国》,将男女老少的日常锻炼活动绘入画中,并从传统壁画、汉画像砖以及岩画中汲取养分,丰富画面表现,拓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表现出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
艺术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艺术。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如何以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人民服务?画家何红舟总结自己多次参加主题性创作的经验时认为,对主题内涵的深入理解是创作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经过不断推敲打磨,才能使作品深入人心。对于进行幸福家园主题创作的美术工作者来说,这样的创作经验值得借鉴。
深入体会时代精神,不断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打动画家自己的人和事,美术作品才能感动观众。同时,深刻感人的内容也需要用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形式加以诠释,美术工作者能否锤炼好表现手段,是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期待更多反映人民心愿、心情、心声,又富有新意的优秀美术作品不断涌现。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赵偲汝
真情描绘幸福家园(全面小康画卷)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海南环岛高铁开通(中国画) 王家儒 林国华 洪永锋
尖峰食刻(中国画) 陈 治 武 欣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美术工作者如何艺术化地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图景?如何在表现时代伟大创造中促进主题性美术创作?本刊推出“全面小康画卷”栏目,通过对描绘全面小康时代画卷美术创作的研究梳理,探索艺术规律,引导美术创作。
——编 者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身边的幸福家园,成为激发美术工作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作主题,他们将鲜明的时代精神融入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对家国情怀的书写,一批优秀作品应运而生。
紧随时代发展
绘就小康新画卷
翻开中国美术史,不少古代画家通过表现理想中的世界,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如今,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变化,创作出与古代绘画意境截然不同的全面小康画卷。作品中展现的是前人未曾领略的、真切感人的现实生活。
一些作品采用全景视角,表现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比如,管建新和管建林创作的油画《民生建设——暖心千万家》,采用三联画的构图:右侧通过描绘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幼有所育;左侧通过勾勒当代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彰显国家发展的青春朝气;中间画面则通过刻画老人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整幅作品记录下民生建设中的暖心变化,也反映出百姓幸福指数的持续上涨。
更多美术工作者选择从富有表现力的题材入手,着重展现幸福家园的某个侧面。譬如,李传真中国画《夕阳欢歌》聚焦养老院老人们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作品以暖色为主调,营造出温暖的氛围,极具装饰性的平面化背景,突出了引吭高歌的老人们专注而投入的神情,以及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与欢乐。陈树中油画《俱欢颜·安居》则以“住有所居”为主题,表现了人们即将搬入新居、开启新生活的喜悦,展现出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与时代同行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凸显,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入。美术工作者于平凡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于社会进步中积累艺术养分,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提供了新范例。
丰富艺术语言
记录红火的日子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美术工作者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创新艺术语言,用画笔记录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一些美术工作者以与众不同的表现视角,带给观众新颖的视觉体验。比如,赵晓东油画《幸福的菜篮子》聚焦便民利民的菜篮子工程。创作者选取工程中最具典型性的3组画面进行组合:一组表现菜农丰收的喜悦;一组表现市场摊贩搬运蔬果的辛劳;一组表现顾客在市场挑选蔬果的快乐。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对不同时空的刻画,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时刻,生动自然地展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于细微处见温暖。王晓伟油画《春至山乡》则表现了城市医疗队来到山区为村民出诊的场景。作品在以三角形构图增加画面稳定感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画面主体。对不同医疗场景的描绘,显示出创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医护人员与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使作品充满温馨的气氛。
一些美术工作者用特色鲜明的艺术语言,表达对幸福家园的切身感受。张琳、杨可共同创作的中国画《放飞梦想》以红色为主调,营造出祥和欢腾的喜庆氛围。画面中部,和谐美满的家庭场景展现出百姓的幸福生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欢聚一堂,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画面右侧,智能无人机替代了传统孔明灯,载着人们的梦想缓缓上升,更具时代感。
在对幸福家园的表现中,美术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得到激发,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全面小康图景。
凝聚精神力量
展现文明新气象
幸福家园,不只意味着人们在物质上富了起来,更意味着其在精神上强了起来。王子锟中国画《育新人》、于小冬油画《教师的阳光》等作品,都围绕儿童教育展开,着力展现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中,《教师的阳光》表现了山区孩子们上课的场景。教室中,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亮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稚嫩脸庞。在这里,阳光显然也象征着知识对人的心灵的启迪作用,赋予作品悠长的意蕴。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少美术工作者以画笔表现传统文化走入当代生活的新变化。比如,张元稼油画《秦腔人生》以秦腔为主题,以窑洞为背景,表现了演出开始前演员们在后台认真排练的场景,别具特色的服饰和扮相,展现了这个深受西北人民喜爱的剧种的魅力。一笔一画之中,传统文化的活力更加凸显,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跳广场舞、学太极拳、跑马拉松……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美术工作者从身边的群众健身活动中找到创作灵感,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优秀作品。像李宏钧中国画《全民健身 律动中国》,将男女老少的日常锻炼活动绘入画中,并从传统壁画、汉画像砖以及岩画中汲取养分,丰富画面表现,拓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表现出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
艺术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艺术。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如何以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人民服务?画家何红舟总结自己多次参加主题性创作的经验时认为,对主题内涵的深入理解是创作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经过不断推敲打磨,才能使作品深入人心。对于进行幸福家园主题创作的美术工作者来说,这样的创作经验值得借鉴。
深入体会时代精神,不断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打动画家自己的人和事,美术作品才能感动观众。同时,深刻感人的内容也需要用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形式加以诠释,美术工作者能否锤炼好表现手段,是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期待更多反映人民心愿、心情、心声,又富有新意的优秀美术作品不断涌现。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赵偲汝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