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王街道北孔庄村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单位。

演马街道前蒋村河马鲜果小镇“豫艺一串红”番茄喜获丰收。

安阳城街道后岳村精忠广场。

马村区白鹭湖湿地公园。
本栏图片由刘金元提供
□贾洪海 张喜招
打造“平安驿站”品牌,推行“一站一群一册一夜话”模式,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
武王街道北孔庄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单位,春节前夕,北孔庄“村晚”霸屏央视,全网流量达1000万人次,全区形象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焦作市马村区“五星”支部创建的深入开展。自“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马村区以“一单双联三机制”为保障,以“区村围合”等载体创新为动力,形成“各级联动,全力争星”的工作格局,实现精准“谋星”、高标“创星”、奋力“摘星”,推动创建工作见行见效,促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实现创建成果为民惠民。
“一单双联三机制”
精准“谋星”夯基石
仲春时节,走进待王街道小王村,淳朴的民风、干净的街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对照清单,找出了短板弱项,利用‘1+N党员联户’‘有事找书记’‘民情联络员座谈会’等载体活动,村里面貌变得更靓、基础设施更完备、公共服务更便利。”待王街道小王村“两委”干部说。
“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马村区建立“一单双联三机制”,坚持高位统筹,凝聚多方合力,丰富活动抓手,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抓实见效,确保顺利创“五星”、争“五好”、夺“红旗”。
“一单”在手,创建更精准。该区本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原则,量化“创星”指标、列出硬任务、划出硬杠杠,统筹制定《马村区创星量化指标清单》,指引各街道、村(社区)盯目标,强优势、补短板,精准化开展创建。
“双联”搭台,创建更高效。各街道逐村(社区)研判“创星”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点单”,区直各责任单位对照资源清单“接单”办理,实现街道、区直责任单位双联双向高效对接,汇聚“创星”合力。
“三机制”联动,创建更高质。该区充分发挥评比观摩、争先晋位、亮“星”示范机制的耦合效应,推动全区“五星”支部创建高质量开展。建立评比观摩机制,通过月评比、季观摩的形式,对各街道创建进展情况进行评比排名,交流总结经验、查找弱项短板、检验创建成效;建立争先晋位机制,设置“创星”进步奖,筛选培育“晋位星”,明确创建“预备队”,推动创建工作干在实处、跑出速度、提质增效;建立亮“星”示范机制,针对每个星级,各街道选定1—2个村(社区)先行先试、打造示范、率先亮“星”。
“区村围合”辟新路
高标“创星”特色足
如何用“五星”支部创建的“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从“命题选材”到“构思谋篇”再到“具体抒写”,马村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从问题处入手、难点处着力、瓶颈处突破,不断创新载体。
“五星”支部创建以来,马村区创新实施“区村围合”基层治理模式,对辖区所有村、社区主要卡口安装前端智慧电子围栏,建设以“党建+网格+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基层智慧治理系统平台,筑牢卡口防线、数字防线和基层防线,创新构建“三线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社会动态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的新格局。
在马村区“区村围合”指挥中心,人车数据、视频数据、公安业务系统等实现了多维度融合,推动集成化分析、动态化预警和精准化处置。
安装智能门禁系统让居民安全感十足。而有了“专属管家”的温情陪伴,辖区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社区给俺发了智能手环,遇见啥事轻轻一按,社区安排的专属‘红管家’就上门来了。”3月8日,家住九里山街道九里山社区的独居老人李孝廉赞不绝口。
九里山街道结合辖区老年人占比高的特点,在“区村围合”基础上,融入“智慧养老”体系,为50多户独居、大病的特殊群体安装智能呼叫器、云眼卫士监控器,配发智能手环,实时关注老人健康状况。
马村区还将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居民按照10户标准划分一个微网格,选聘楼长、老党员等担任微网格员,科学建立“十联户”小单元,并在微网格员家里或村(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平安驿站”,实行“一站一群一册一夜话”工作模式,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创建成果惠民生
奋力“摘星”启新程
“云台·天河项目将对云台大道两侧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咱们可以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将沿线两侧退化核桃林进行土地资源整合,为下一步规模化种植铺好路。”“能不能结合我们村的庙会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把土庙会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3月8日,在演马街道“月初干群连心会”上,各村围绕云台·天河、白鹭湖智慧岛、生物医药产业园三大重点项目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展开热烈讨论,对产业发展想办法、提建议。
结合主题党日活动,马村区大力开展“月初干群连心会”,由街道科级干部主持,村社“两委”干部述职、党员汇报、群众评议,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到“五星”支部创建、基层治理工作中来。
“正是有了‘一单双联三机制’、‘月初干群连心会’、四类先锋村选树等实打实的措施,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马村区相关负责人说。
党员动起来,支部强起来。实施“三行动一建设”,通过头雁领航行动、“四好四强”行动、党员先锋行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锤炼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班子。全区237个基层党组织、8000余名党员、187支党员先锋队奋战在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一线,成为服务群众“主心骨”和发展“排头兵”。
产业旺起来,百姓富起来。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产学研用”联合协作、稳固建立“双绑”机制等措施和途径,实施仓储加工、种养加工一体化、小型农田水利等产业项目33个,打造了薄皮核桃、葡萄、中华寿桃等“一村一品”,初步形成集粮食果蔬、特色种养加工、休闲旅游业于一体的“党建+特色产业”“党建+合作社”“党支部+项目”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村集体经济在50万元以上的达到6个,其中超过100万元的4个。
乡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全区64个村全部完成绿化提升,331处空闲宅院实现“旧貌变新颜”,完成41个村污水管网建设和36个村户厕改造,人居环境由“一户美、一时美”到“一片美、持久美”,实现“净绿亮美”,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三零”创起来,安全防线筑起来。常态化开展“三零”创建、“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完善矛盾隐患排查、预警制度,村(社区)“三零”创建率达到89.7%,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乡风树起来,幸福生活“再加码”。提升党建综合体服务效能,形成“一村一社”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立兴趣社团、文体活动组126支,村(社区)志愿者队伍187支,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联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街道可办政务事项154项、村(社区)可办政务事项33项,为群众帮办代办事项28000余件,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回望2022,马村区坚持党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追“星”热潮蔚然成风。
奋进2023,马村区持续加强党建赋能,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干劲更加高昂,“创星”之路必将更加出彩。
马村区:拼搏竞进创“五星” 基层治理开新局
武王街道北孔庄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单位,春节前夕,北孔庄“村晚”霸屏央视,全网流量达1000万人次,全区形象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
武王街道北孔庄村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单位。
演马街道前蒋村河马鲜果小镇“豫艺一串红”番茄喜获丰收。
安阳城街道后岳村精忠广场。
马村区白鹭湖湿地公园。
本栏图片由刘金元提供
□贾洪海 张喜招
打造“平安驿站”品牌,推行“一站一群一册一夜话”模式,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
武王街道北孔庄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单位,春节前夕,北孔庄“村晚”霸屏央视,全网流量达1000万人次,全区形象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焦作市马村区“五星”支部创建的深入开展。自“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马村区以“一单双联三机制”为保障,以“区村围合”等载体创新为动力,形成“各级联动,全力争星”的工作格局,实现精准“谋星”、高标“创星”、奋力“摘星”,推动创建工作见行见效,促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实现创建成果为民惠民。
“一单双联三机制”
精准“谋星”夯基石
仲春时节,走进待王街道小王村,淳朴的民风、干净的街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对照清单,找出了短板弱项,利用‘1+N党员联户’‘有事找书记’‘民情联络员座谈会’等载体活动,村里面貌变得更靓、基础设施更完备、公共服务更便利。”待王街道小王村“两委”干部说。
“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马村区建立“一单双联三机制”,坚持高位统筹,凝聚多方合力,丰富活动抓手,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抓实见效,确保顺利创“五星”、争“五好”、夺“红旗”。
“一单”在手,创建更精准。该区本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原则,量化“创星”指标、列出硬任务、划出硬杠杠,统筹制定《马村区创星量化指标清单》,指引各街道、村(社区)盯目标,强优势、补短板,精准化开展创建。
“双联”搭台,创建更高效。各街道逐村(社区)研判“创星”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点单”,区直各责任单位对照资源清单“接单”办理,实现街道、区直责任单位双联双向高效对接,汇聚“创星”合力。
“三机制”联动,创建更高质。该区充分发挥评比观摩、争先晋位、亮“星”示范机制的耦合效应,推动全区“五星”支部创建高质量开展。建立评比观摩机制,通过月评比、季观摩的形式,对各街道创建进展情况进行评比排名,交流总结经验、查找弱项短板、检验创建成效;建立争先晋位机制,设置“创星”进步奖,筛选培育“晋位星”,明确创建“预备队”,推动创建工作干在实处、跑出速度、提质增效;建立亮“星”示范机制,针对每个星级,各街道选定1—2个村(社区)先行先试、打造示范、率先亮“星”。
“区村围合”辟新路
高标“创星”特色足
如何用“五星”支部创建的“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从“命题选材”到“构思谋篇”再到“具体抒写”,马村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从问题处入手、难点处着力、瓶颈处突破,不断创新载体。
“五星”支部创建以来,马村区创新实施“区村围合”基层治理模式,对辖区所有村、社区主要卡口安装前端智慧电子围栏,建设以“党建+网格+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基层智慧治理系统平台,筑牢卡口防线、数字防线和基层防线,创新构建“三线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社会动态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的新格局。
在马村区“区村围合”指挥中心,人车数据、视频数据、公安业务系统等实现了多维度融合,推动集成化分析、动态化预警和精准化处置。
安装智能门禁系统让居民安全感十足。而有了“专属管家”的温情陪伴,辖区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社区给俺发了智能手环,遇见啥事轻轻一按,社区安排的专属‘红管家’就上门来了。”3月8日,家住九里山街道九里山社区的独居老人李孝廉赞不绝口。
九里山街道结合辖区老年人占比高的特点,在“区村围合”基础上,融入“智慧养老”体系,为50多户独居、大病的特殊群体安装智能呼叫器、云眼卫士监控器,配发智能手环,实时关注老人健康状况。
马村区还将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居民按照10户标准划分一个微网格,选聘楼长、老党员等担任微网格员,科学建立“十联户”小单元,并在微网格员家里或村(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平安驿站”,实行“一站一群一册一夜话”工作模式,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创建成果惠民生
奋力“摘星”启新程
“云台·天河项目将对云台大道两侧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咱们可以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将沿线两侧退化核桃林进行土地资源整合,为下一步规模化种植铺好路。”“能不能结合我们村的庙会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把土庙会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3月8日,在演马街道“月初干群连心会”上,各村围绕云台·天河、白鹭湖智慧岛、生物医药产业园三大重点项目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展开热烈讨论,对产业发展想办法、提建议。
结合主题党日活动,马村区大力开展“月初干群连心会”,由街道科级干部主持,村社“两委”干部述职、党员汇报、群众评议,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到“五星”支部创建、基层治理工作中来。
“正是有了‘一单双联三机制’、‘月初干群连心会’、四类先锋村选树等实打实的措施,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马村区相关负责人说。
党员动起来,支部强起来。实施“三行动一建设”,通过头雁领航行动、“四好四强”行动、党员先锋行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锤炼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班子。全区237个基层党组织、8000余名党员、187支党员先锋队奋战在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一线,成为服务群众“主心骨”和发展“排头兵”。
产业旺起来,百姓富起来。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产学研用”联合协作、稳固建立“双绑”机制等措施和途径,实施仓储加工、种养加工一体化、小型农田水利等产业项目33个,打造了薄皮核桃、葡萄、中华寿桃等“一村一品”,初步形成集粮食果蔬、特色种养加工、休闲旅游业于一体的“党建+特色产业”“党建+合作社”“党支部+项目”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村集体经济在50万元以上的达到6个,其中超过100万元的4个。
乡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全区64个村全部完成绿化提升,331处空闲宅院实现“旧貌变新颜”,完成41个村污水管网建设和36个村户厕改造,人居环境由“一户美、一时美”到“一片美、持久美”,实现“净绿亮美”,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三零”创起来,安全防线筑起来。常态化开展“三零”创建、“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完善矛盾隐患排查、预警制度,村(社区)“三零”创建率达到89.7%,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乡风树起来,幸福生活“再加码”。提升党建综合体服务效能,形成“一村一社”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立兴趣社团、文体活动组126支,村(社区)志愿者队伍187支,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联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街道可办政务事项154项、村(社区)可办政务事项33项,为群众帮办代办事项28000余件,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回望2022,马村区坚持党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追“星”热潮蔚然成风。
奋进2023,马村区持续加强党建赋能,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干劲更加高昂,“创星”之路必将更加出彩。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