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阴县城一隅。张利莎 摄

美丽的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王计亮 摄

野菊花种植成为韩庄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丽风景线。

城关镇段庄村风情小吃街。

白营镇融合地标特色打造的白营高铁公园。

任固镇杜故城村“汤阴五星村民”游两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汤阴县委组织部提供
□陈建民 常敏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在农村,农村承担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尤为关键。
基层之基,魂在党建。安阳市汤阴县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坚持“五星”支部创建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推进,以“三年内创建50个‘五星’支部,‘一星’支部当年清零,争当全市‘五星’支部创建标杆”为总目标,以“三专四强”为抓手,用好五项机制,凝心聚力、聚焦主业、争星晋级,推动“五星”支部全面过硬,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高度。
纵观乡村振兴之路,汤阴县底气满满:2022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欠发达村,29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095.73万元,村均20.4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47.7元。
“‘五星’支部创建归根到底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是检验创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汤阴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刘建勋说。
知向何处,则方向不惑。在汤阴,盈盈汤河畔、岳乡大地上,一幅“环境宜居、烦心事少、增收稳定、笑容灿烂”的乡村新图景越来越生动。
“双绑”发力
推动集体经济“蝶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五星”支部创建的核心。
以“强村富民”为落脚点,去年以来,汤阴县聚焦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村企联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
以韩庄镇为例。在这里,“一朵菊花”就能催生一条致富产业链。
2022年,该镇积极探索“双社双绑”机制,依托韩庄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与华润三九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建成汤阴县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基地。租赁集体经济较弱的小河村集体温室大棚50亩,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国储林、经济林发展林下野菊花种植2000余亩,由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协议,扣除育苗、种植、管理、加工、运输等成本后,利润部分全部返还村集体,亩均收益2000余元。租赁北张贾集体建设用地10.1亩和标准化厂房1栋,建成野菊花加工基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这都多亏了‘五星’支部创建,俺村这个‘产业兴旺星’这下稳了!”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峰高兴地说。
从“双绑”中受益的何止韩庄镇。城关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争创“产业兴旺星”的“牛鼻子”工程,依托安井食品、中粮面业、华龙农庄、今麦郎饮品、甘源食品、源香食品等龙头重点企业形成强力食品产业集聚效应,杨孔村等6个行政村通过村级合作社与华龙农庄签订合作协议,提升各村服务农户、商户的含金量,带动村民收入增加,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厚植集体经济根基,汤阴向来不遗余力。
该县深入实施“清五跃十”行动,抓实39个集体经济扶持试点,申报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家,在55个创建“产业兴旺星”的村建立“双绑”机制,绑定农户平均增收3000余元,全县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100%,超20万元的占比31.5%,为产业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乡村振兴成败的源头在产业振兴。实践证明,‘双绑’机制是解决乡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增收困难等问题,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汤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川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强对各村推进“双绑”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协调和督查,挖掘培树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营造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领头雁”带跑
打通多元发展渠道
汤阴县城关镇段庄村地处城乡接合部,曾是“脏乱差”代表。自该村党支部书记魏洪涛上任以来,先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带领村“两委”班子对村内环境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拆除违建、铺设道路、美化墙壁、改造厕所、清理垃圾、栽花种树……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段庄村树绿、花美、路通、村靓,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五一”前夕,一条长500余米的小吃街在此诞生,段庄村声名大噪,游客纷至沓来。
段庄风情街建设,吸引商户入驻,推动村内剪纸产业发展……魏洪涛带领村“两委”班子,将段庄村治理得有声有色。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43.9万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好的带头人。汤阴县连续多年实施“雁阵”工程,“头雁”“雏雁”导师帮带,开展小班培训,去年以来,县乡累计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农村干部2000余人次。
在资金上支持。“我们投入58万元增设‘五星’支部创建津贴,‘三星’及以上支部书记每月发放400元、600元、800元,所在村‘两委’干部当年基础补贴上浮20%,‘五星’村支部书记达到4298元/月。”汤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增加“雏雁”绩效考核奖对“雏雁”进行考核排名,排名前10名和排名11名到30名的,一次性发放3000元、2000元绩效考核奖,鼓励村支部书记“跑起来”。
从编制上鼓励。推动学历提升,支部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99人,占比33.2%(全省平均27.4%)。2022年从优秀支部书记中招考公务员2名,事业编制4名,2023年争取3名公务员、1名事业编制考试指标,完成考试,已进入考察程序。县级分年度从村干部中自主招聘1—3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一系列激励政策让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进一步整治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污水处理设施缺失、路网不完善等问题,近段时间,汤阴县白营镇针对辖区内大街小巷开展了道路硬化、拓宽及卫生清理、整治行动。
经过前期走访调研,该镇积极探索“集体出料,群众出工”模式,对白营、南店、徐庄、后湾张、西木佛、尧石得等10个村进行整治。以白营村为代表的先头兵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力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整治行动。截至3月底,该镇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1万余米,小巷治理5.3万平方米。
眼下在汤阴,大批农村里的“雄鹰”,将实力、眼光与情怀倾注在家乡,推动基层党组织迭代提升,书写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篇章。
共创共建共享
“创星”实惠落到百姓身上
“这是‘五星’村民小程序,可以享受餐饮9折的优惠,是‘四星’村村民才可以享受到的专属优惠!”汤阴县任固镇杜故城村党支部书记杜文兵熟练地演示如何通过小程序享受“五星”支部创建实惠。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俺村群众买东西比别人便宜,出门有免费公交,看病还能免挂号费,大家干劲更足了,都希望早日创成‘五星’村。”杜文兵信心满满地说。
“干部干、群众看”是过去农村推进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何激发党员群众热情,形成干群合力,汤阴县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突出抓党建、统全局、聚人心,将“群众满意”作为“风向标”,探索完善“村村争创、人人参与、群众满意”共创共建共享机制,激发广大农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
明确标准,引导村村争创。对照省委部署和五方面29条详细标准,该县细化14类示范村、13类“五星”示范户具体标准,制作《汤阴县“五星”支部“村村争创人人参与群众满意”操作手册》,让干部群众一看就懂、一干就会。
整合资源,丰富激励措施。去年6月份以来,县乡两级共整合旅游、交通、医疗、通信、商超、餐饮、娱乐等资源,组建700余家共建单位进入小程序,为配合村党支部工作的群众提供各种日常福利实惠。
树立典型,突出示范带动。根据13类示范户创建标准,县乡两级分别开展示范户评选,2022年,县级牵头单位每类组织评选50户,共650户县级“五星”示范户,乡镇层面评选1950户。2023年,进一步优化评选方式,县乡每月一评选一表彰一激励,县级每类每月评选5户“五星”示范户,通过“五星”支部创建大讲堂进行表彰宣传,在“五星”村民小程序上发放商超代金券、礼盒等奖品,年终进行集中奖励表彰。
干群共建,共享创建成果。根据争创星级不同,各村村民享受不同数量的福利。“群众通过‘五星’村民小程序线上领券抢券,线下消费,根据统计,2022年日常总优惠价值600余万元,发出各类优惠券1.9万张。”该县县委组织部组织科有关同志介绍。
创星等级越高,群众福利越多。比如,获评五星支部的村庄每户每月能够有2人享受免费游两庙、全年60次免费公交卡、到县医院和二院看病免挂号费、送5G—10G流量、低价观影、3折游玩梦幻谷、餐饮8.5折、商超购物券、加油券等。
“今年共建单位要突破到千家以上,主要集中在餐饮、乡村超市、房地产企业,基本实现‘三星’以上支部‘一村一共建超市’,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实惠,洽谈了5家房企涉及6个楼盘,优惠幅度集中在3000元到50000元。”张川说。
“‘五星’创建对照的是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白营镇北陈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来宾当了十多年村干部,对农村各项工作了如指掌。
他介绍,“五星”支部创建,不仅让村干部有方向有干劲,还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村民自发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村里的卫生都是大伙儿打扫的。”张来宾说,“‘五星’创建的关键是干群同心,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在创建工作中既要抓‘面子’,更要抓‘里子’。”刘建勋表示,汤阴县建立目标、结果、为民服务导向,把“五星”支部创建当作为民造福的有效途径,各村镇围绕实现“环境更宜居、烦心事更少、增收更稳定、笑容更灿烂”的目标,真正把创建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扎实创建成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跬步千里,方可行稳致远。眼下,汤阴农村蓝图已绘,振兴只争朝夕。
汤阴县坚持“五星”支部创建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在农村,农村承担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尤为关键。
汤阴县城一隅。张利莎 摄
美丽的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王计亮 摄
野菊花种植成为韩庄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丽风景线。
城关镇段庄村风情小吃街。
白营镇融合地标特色打造的白营高铁公园。
任固镇杜故城村“汤阴五星村民”游两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汤阴县委组织部提供
□陈建民 常敏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在农村,农村承担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尤为关键。
基层之基,魂在党建。安阳市汤阴县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坚持“五星”支部创建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推进,以“三年内创建50个‘五星’支部,‘一星’支部当年清零,争当全市‘五星’支部创建标杆”为总目标,以“三专四强”为抓手,用好五项机制,凝心聚力、聚焦主业、争星晋级,推动“五星”支部全面过硬,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高度。
纵观乡村振兴之路,汤阴县底气满满:2022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欠发达村,29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095.73万元,村均20.4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47.7元。
“‘五星’支部创建归根到底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是检验创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汤阴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刘建勋说。
知向何处,则方向不惑。在汤阴,盈盈汤河畔、岳乡大地上,一幅“环境宜居、烦心事少、增收稳定、笑容灿烂”的乡村新图景越来越生动。
“双绑”发力
推动集体经济“蝶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五星”支部创建的核心。
以“强村富民”为落脚点,去年以来,汤阴县聚焦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村企联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
以韩庄镇为例。在这里,“一朵菊花”就能催生一条致富产业链。
2022年,该镇积极探索“双社双绑”机制,依托韩庄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与华润三九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建成汤阴县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基地。租赁集体经济较弱的小河村集体温室大棚50亩,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国储林、经济林发展林下野菊花种植2000余亩,由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协议,扣除育苗、种植、管理、加工、运输等成本后,利润部分全部返还村集体,亩均收益2000余元。租赁北张贾集体建设用地10.1亩和标准化厂房1栋,建成野菊花加工基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这都多亏了‘五星’支部创建,俺村这个‘产业兴旺星’这下稳了!”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峰高兴地说。
从“双绑”中受益的何止韩庄镇。城关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争创“产业兴旺星”的“牛鼻子”工程,依托安井食品、中粮面业、华龙农庄、今麦郎饮品、甘源食品、源香食品等龙头重点企业形成强力食品产业集聚效应,杨孔村等6个行政村通过村级合作社与华龙农庄签订合作协议,提升各村服务农户、商户的含金量,带动村民收入增加,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厚植集体经济根基,汤阴向来不遗余力。
该县深入实施“清五跃十”行动,抓实39个集体经济扶持试点,申报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家,在55个创建“产业兴旺星”的村建立“双绑”机制,绑定农户平均增收3000余元,全县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100%,超20万元的占比31.5%,为产业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乡村振兴成败的源头在产业振兴。实践证明,‘双绑’机制是解决乡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增收困难等问题,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汤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川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强对各村推进“双绑”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协调和督查,挖掘培树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营造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领头雁”带跑
打通多元发展渠道
汤阴县城关镇段庄村地处城乡接合部,曾是“脏乱差”代表。自该村党支部书记魏洪涛上任以来,先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带领村“两委”班子对村内环境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拆除违建、铺设道路、美化墙壁、改造厕所、清理垃圾、栽花种树……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段庄村树绿、花美、路通、村靓,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五一”前夕,一条长500余米的小吃街在此诞生,段庄村声名大噪,游客纷至沓来。
段庄风情街建设,吸引商户入驻,推动村内剪纸产业发展……魏洪涛带领村“两委”班子,将段庄村治理得有声有色。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43.9万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好的带头人。汤阴县连续多年实施“雁阵”工程,“头雁”“雏雁”导师帮带,开展小班培训,去年以来,县乡累计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农村干部2000余人次。
在资金上支持。“我们投入58万元增设‘五星’支部创建津贴,‘三星’及以上支部书记每月发放400元、600元、800元,所在村‘两委’干部当年基础补贴上浮20%,‘五星’村支部书记达到4298元/月。”汤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增加“雏雁”绩效考核奖对“雏雁”进行考核排名,排名前10名和排名11名到30名的,一次性发放3000元、2000元绩效考核奖,鼓励村支部书记“跑起来”。
从编制上鼓励。推动学历提升,支部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99人,占比33.2%(全省平均27.4%)。2022年从优秀支部书记中招考公务员2名,事业编制4名,2023年争取3名公务员、1名事业编制考试指标,完成考试,已进入考察程序。县级分年度从村干部中自主招聘1—3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一系列激励政策让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进一步整治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污水处理设施缺失、路网不完善等问题,近段时间,汤阴县白营镇针对辖区内大街小巷开展了道路硬化、拓宽及卫生清理、整治行动。
经过前期走访调研,该镇积极探索“集体出料,群众出工”模式,对白营、南店、徐庄、后湾张、西木佛、尧石得等10个村进行整治。以白营村为代表的先头兵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力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整治行动。截至3月底,该镇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1万余米,小巷治理5.3万平方米。
眼下在汤阴,大批农村里的“雄鹰”,将实力、眼光与情怀倾注在家乡,推动基层党组织迭代提升,书写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篇章。
共创共建共享
“创星”实惠落到百姓身上
“这是‘五星’村民小程序,可以享受餐饮9折的优惠,是‘四星’村村民才可以享受到的专属优惠!”汤阴县任固镇杜故城村党支部书记杜文兵熟练地演示如何通过小程序享受“五星”支部创建实惠。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俺村群众买东西比别人便宜,出门有免费公交,看病还能免挂号费,大家干劲更足了,都希望早日创成‘五星’村。”杜文兵信心满满地说。
“干部干、群众看”是过去农村推进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何激发党员群众热情,形成干群合力,汤阴县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突出抓党建、统全局、聚人心,将“群众满意”作为“风向标”,探索完善“村村争创、人人参与、群众满意”共创共建共享机制,激发广大农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
明确标准,引导村村争创。对照省委部署和五方面29条详细标准,该县细化14类示范村、13类“五星”示范户具体标准,制作《汤阴县“五星”支部“村村争创人人参与群众满意”操作手册》,让干部群众一看就懂、一干就会。
整合资源,丰富激励措施。去年6月份以来,县乡两级共整合旅游、交通、医疗、通信、商超、餐饮、娱乐等资源,组建700余家共建单位进入小程序,为配合村党支部工作的群众提供各种日常福利实惠。
树立典型,突出示范带动。根据13类示范户创建标准,县乡两级分别开展示范户评选,2022年,县级牵头单位每类组织评选50户,共650户县级“五星”示范户,乡镇层面评选1950户。2023年,进一步优化评选方式,县乡每月一评选一表彰一激励,县级每类每月评选5户“五星”示范户,通过“五星”支部创建大讲堂进行表彰宣传,在“五星”村民小程序上发放商超代金券、礼盒等奖品,年终进行集中奖励表彰。
干群共建,共享创建成果。根据争创星级不同,各村村民享受不同数量的福利。“群众通过‘五星’村民小程序线上领券抢券,线下消费,根据统计,2022年日常总优惠价值600余万元,发出各类优惠券1.9万张。”该县县委组织部组织科有关同志介绍。
创星等级越高,群众福利越多。比如,获评五星支部的村庄每户每月能够有2人享受免费游两庙、全年60次免费公交卡、到县医院和二院看病免挂号费、送5G—10G流量、低价观影、3折游玩梦幻谷、餐饮8.5折、商超购物券、加油券等。
“今年共建单位要突破到千家以上,主要集中在餐饮、乡村超市、房地产企业,基本实现‘三星’以上支部‘一村一共建超市’,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实惠,洽谈了5家房企涉及6个楼盘,优惠幅度集中在3000元到50000元。”张川说。
“‘五星’创建对照的是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白营镇北陈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来宾当了十多年村干部,对农村各项工作了如指掌。
他介绍,“五星”支部创建,不仅让村干部有方向有干劲,还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村民自发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村里的卫生都是大伙儿打扫的。”张来宾说,“‘五星’创建的关键是干群同心,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在创建工作中既要抓‘面子’,更要抓‘里子’。”刘建勋表示,汤阴县建立目标、结果、为民服务导向,把“五星”支部创建当作为民造福的有效途径,各村镇围绕实现“环境更宜居、烦心事更少、增收更稳定、笑容更灿烂”的目标,真正把创建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扎实创建成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跬步千里,方可行稳致远。眼下,汤阴农村蓝图已绘,振兴只争朝夕。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