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若芙蕖出绿波。苗阿丽摄
记者 张建新 薛迎辉 本报通讯员 石少华
随着第一缕阳光照进鹰城,白龟湖畔早起晨练的市民,第一时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美好。美好来自辛苦奋斗,美好寄托幸福生活。
如今,行走在平顶山市,空气清新宜人,道路干净整洁,城市井然有序,便民设施随处可见,公益广告传递正能量,处处涌动的红马甲更是让人暖心……所有这一切,见证着这个昔日“煤城”的蝶变,也见证了平顶山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不懈努力。
“创卫不易,守卫更难”。新年伊始,传来喜讯!继2015年3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平顶山于近日第二次通过复审。从摘得“金字招牌”到两次复审通过,这背后是全市干部群众努力耕耘付出的结果,更是捍卫城市荣誉和满足市民群众更高期待的自我加压奋进。
高位推进 举全市之力迎审
2月9日,走进平顶山市体南智慧农贸市场,摊位整齐有序,进来买菜的王女士直夸新市场舒心便捷。可在几个月前,商户还都在体南农贸市场,不仅安全隐患大,附近居民出行也是拥堵不堪。
新华区体南市场所所长吕学志介绍,该市场建成于1993年,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商户近200家。2021年9月28日,随着商户陆续搬迁至体南智慧农贸市场,该市正式启动对体南农贸市场的拆迁,这个兴盛了近30年的“马路市场”成为历史。
从体南农贸到体南智慧农贸,不仅是“退路进场”名字上的变化,更是该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缩影。
不创则已,创则必成。在复审号角吹响之初,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就下定巩固“国卫”的决心。去年3月19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指挥部,高位推进复验工作;各区和市直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复审工作格局,为复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进入攻坚阶段后,该市市委书记张雷明、市长赵文峰多次听取复审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加压推进,并深入社区、市场、城中村等点位检查工作、现场调研办公,强力督促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当年9月,平顶山市委从该市人大、政协安排7位副厅级领导、7位二级巡视员,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督导并明确责任,领导力量投入,组织力度、模式、效率历史空前,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该市各区、各单位紧跟市里步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躬身入局,有效推进了创卫复审工作,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老问题、硬骨头。
从“脏、乱、差”到“净、齐、优”,见证了市场变迁的水产商户郝海松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市场,不仅享受免租两个月的实惠,还收获了创卫带来的幸福感。
督导有力 用绣花功夫治理
在该市督导组梳理出的3000余条问题台账中,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环境卫生问题是“老大难”。可走进新华区焦店镇焦店村,却发现道路整洁、商铺井然有序。
“这就是我们的秘诀。”该村退休老支书沙志奇指着墙上蓝白相间的网格分包牌说。走近一看,责任领导、网格长、网格员、责任区域、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
该镇镇长郭晓光告诉记者,全镇共有500多块这样的网格分包牌,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就有人来清理垃圾。正是依靠这一个个小网格,这个有着4500多人口的回汉杂居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我们各级、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横向成面、纵向成线,确保了每一平方米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个网格都有人负责,每一个问题都有人落实解决。”平顶山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也是创卫迎审工作的应有之义。为此,平顶山市复审工作指挥部下设6个督导组,并与各区、各市直职能部门横纵相连、交织成网。同时和各区督导组形成合力、同向发力、相互借力,和群众有奖举报有机结合,发挥了1+1>2的作用。通过具体抓、抓具体,查反复、反复查,促进问题迅速整改、有效解决、常态保持。
广泛开展媒体和群众监督,曝光脏乱差行为;进行有奖举报,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完善举报投诉问题处理机制……该市建立了问题台账和销号工作机制,通过督导、模拟暗访等梳理发现问题,各区各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办结销号,为群众解决近400个急难愁盼的环境卫生问题。
全民参与 享创卫复审成果
2月8日一大早,年过六旬的崔凤兰像往常一样,穿上红马甲,打扫卫生捡垃圾、调解邻里矛盾,在社区忙得不亦乐乎。
从当初的不好意思到骄傲自豪,崔凤兰也从一个不被理解的“爱管闲事”变成了响当当的“鹰城大妈”:身穿红马甲,居民乱扔果皮上前制止,有人遛狗不拴绳主动规劝,地上有烟头会随手捡起……
“目前,我们社区已经招募到160名‘鹰城大妈’。”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党委书记来鑫鑫介绍,“鹰城大妈”已成为创卫复审的中坚力量。
不仅是在曙北社区,“鹰城大妈”已成为平顶山志愿者的新名片。在此次复审中,“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
广大基层干部,日夜奔波在问题排查整改一线;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自觉投入到“百万市民清洁家园大行动”“环境卫生随手拍”等活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鹰城大妈”等志愿服务群体,深入社区、城中村和背街小巷,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带动万千市民理解创建、融入创建、支持创建。
随着创卫复审推进,市民也从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在该市园林路旁的“爱心驿站”里,53岁的马精亮在鹰城广场休闲后来接杯开水,满足地咂上一口。“太暖人心了!”说起24小时开水免费供应,老马连连点赞;而在一旁的公厕里,烘手机、儿童座椅、洗手液、免费厕纸等一应俱全,让来此方便的人大呼“方便”。
小举措,大民生。在彰显城市精细化的同时,更体现了惠民温度。“卫生城市复验工作是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整个社会管理,涉及各个层面,但惠及民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平顶山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苦付出,汇聚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强大力量,不仅共同创造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创建精神,更温暖了一座城,幸福了一座城!
巩固创卫成果 幸福一座城市——平顶山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回眸
随着第一缕阳光照进鹰城,白龟湖畔早起晨练的市民,第一时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美好。美好来自辛苦奋斗,美好寄托幸福生活。
灼若芙蕖出绿波。苗阿丽摄
记者 张建新 薛迎辉 本报通讯员 石少华
随着第一缕阳光照进鹰城,白龟湖畔早起晨练的市民,第一时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美好。美好来自辛苦奋斗,美好寄托幸福生活。
如今,行走在平顶山市,空气清新宜人,道路干净整洁,城市井然有序,便民设施随处可见,公益广告传递正能量,处处涌动的红马甲更是让人暖心……所有这一切,见证着这个昔日“煤城”的蝶变,也见证了平顶山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不懈努力。
“创卫不易,守卫更难”。新年伊始,传来喜讯!继2015年3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平顶山于近日第二次通过复审。从摘得“金字招牌”到两次复审通过,这背后是全市干部群众努力耕耘付出的结果,更是捍卫城市荣誉和满足市民群众更高期待的自我加压奋进。
高位推进 举全市之力迎审
2月9日,走进平顶山市体南智慧农贸市场,摊位整齐有序,进来买菜的王女士直夸新市场舒心便捷。可在几个月前,商户还都在体南农贸市场,不仅安全隐患大,附近居民出行也是拥堵不堪。
新华区体南市场所所长吕学志介绍,该市场建成于1993年,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商户近200家。2021年9月28日,随着商户陆续搬迁至体南智慧农贸市场,该市正式启动对体南农贸市场的拆迁,这个兴盛了近30年的“马路市场”成为历史。
从体南农贸到体南智慧农贸,不仅是“退路进场”名字上的变化,更是该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缩影。
不创则已,创则必成。在复审号角吹响之初,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就下定巩固“国卫”的决心。去年3月19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指挥部,高位推进复验工作;各区和市直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复审工作格局,为复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进入攻坚阶段后,该市市委书记张雷明、市长赵文峰多次听取复审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加压推进,并深入社区、市场、城中村等点位检查工作、现场调研办公,强力督促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当年9月,平顶山市委从该市人大、政协安排7位副厅级领导、7位二级巡视员,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督导并明确责任,领导力量投入,组织力度、模式、效率历史空前,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该市各区、各单位紧跟市里步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躬身入局,有效推进了创卫复审工作,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老问题、硬骨头。
从“脏、乱、差”到“净、齐、优”,见证了市场变迁的水产商户郝海松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市场,不仅享受免租两个月的实惠,还收获了创卫带来的幸福感。
督导有力 用绣花功夫治理
在该市督导组梳理出的3000余条问题台账中,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环境卫生问题是“老大难”。可走进新华区焦店镇焦店村,却发现道路整洁、商铺井然有序。
“这就是我们的秘诀。”该村退休老支书沙志奇指着墙上蓝白相间的网格分包牌说。走近一看,责任领导、网格长、网格员、责任区域、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
该镇镇长郭晓光告诉记者,全镇共有500多块这样的网格分包牌,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就有人来清理垃圾。正是依靠这一个个小网格,这个有着4500多人口的回汉杂居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我们各级、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横向成面、纵向成线,确保了每一平方米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个网格都有人负责,每一个问题都有人落实解决。”平顶山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也是创卫迎审工作的应有之义。为此,平顶山市复审工作指挥部下设6个督导组,并与各区、各市直职能部门横纵相连、交织成网。同时和各区督导组形成合力、同向发力、相互借力,和群众有奖举报有机结合,发挥了1+1>2的作用。通过具体抓、抓具体,查反复、反复查,促进问题迅速整改、有效解决、常态保持。
广泛开展媒体和群众监督,曝光脏乱差行为;进行有奖举报,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完善举报投诉问题处理机制……该市建立了问题台账和销号工作机制,通过督导、模拟暗访等梳理发现问题,各区各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办结销号,为群众解决近400个急难愁盼的环境卫生问题。
全民参与 享创卫复审成果
2月8日一大早,年过六旬的崔凤兰像往常一样,穿上红马甲,打扫卫生捡垃圾、调解邻里矛盾,在社区忙得不亦乐乎。
从当初的不好意思到骄傲自豪,崔凤兰也从一个不被理解的“爱管闲事”变成了响当当的“鹰城大妈”:身穿红马甲,居民乱扔果皮上前制止,有人遛狗不拴绳主动规劝,地上有烟头会随手捡起……
“目前,我们社区已经招募到160名‘鹰城大妈’。”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党委书记来鑫鑫介绍,“鹰城大妈”已成为创卫复审的中坚力量。
不仅是在曙北社区,“鹰城大妈”已成为平顶山志愿者的新名片。在此次复审中,“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
广大基层干部,日夜奔波在问题排查整改一线;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自觉投入到“百万市民清洁家园大行动”“环境卫生随手拍”等活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鹰城大妈”等志愿服务群体,深入社区、城中村和背街小巷,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带动万千市民理解创建、融入创建、支持创建。
随着创卫复审推进,市民也从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在该市园林路旁的“爱心驿站”里,53岁的马精亮在鹰城广场休闲后来接杯开水,满足地咂上一口。“太暖人心了!”说起24小时开水免费供应,老马连连点赞;而在一旁的公厕里,烘手机、儿童座椅、洗手液、免费厕纸等一应俱全,让来此方便的人大呼“方便”。
小举措,大民生。在彰显城市精细化的同时,更体现了惠民温度。“卫生城市复验工作是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整个社会管理,涉及各个层面,但惠及民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平顶山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苦付出,汇聚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强大力量,不仅共同创造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创建精神,更温暖了一座城,幸福了一座城!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