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源市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中一企业生产现场 受访者供图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济源因工业而兴,今天,这座工业之城正在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
近年来,济源坚持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集聚11家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6亿元。同时,济源正在朝着千亿产业规模的目标奋进——2035年实现千亿级纳米材料产业集群,届时济源将实现产业园和初创园入驻项目100个以上,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现状
一大批新材料项目落地于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
“纳米真正有价值的是纳米科技,它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5月24日,记者联系了刘培松博士,科班出身的他谈到纳米时滔滔不绝。刘培松在河南海博瑞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据了解,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建成了河南省首个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拥有10余家上下游纳米材料公司,而海博瑞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在济源市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里,济源市鲁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河南河大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投资的一大批新材料项目落地于此。“我们公司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郑州大学联合开发建设一条年产1万吨纳米氧化锌功能改性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新增税收6500万元。”鲁泰纳米总经理助理卢训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开展前期考察工作,建设周期约20个月,预计2025年12月竣工投产。”
平台
中试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纳米材料新产业之所以活力满满,济源与河南大学在2003年合作共建的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成员、大项目办副主任李庆军介绍,该基地多年来围绕研究纳米材料宏量制备及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先后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纳米材料小试、中试、工程技术验证等全过程的集成创新实验平台,25项专利技术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平台已孵化及技术转让企业15家,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基地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
“中试基地对外提供小试—中试—工程技术验证,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主任李小红说,目前研究人员开发的电子级球形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铝主要作为芯片用电子封装和导热材料,在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优势
底气源于这四方面:技术强、平台精、规划优、影响大
从无到有,济源“硬”是蹚出一条路。“济源纳米材料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领先,经过20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具备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底气。”李庆军总结了济源发展纳米材料产业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一是技术力量强。济源拥有纳米材料产业国家级研发平台、省首批中试基地等多个科创平台。同时,建立了高规格的专家技术团队,拥有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业内专家学者60余名。
二是孵化平台精。拥有全国唯一的智能、绿色、环保的初创孵化平台,有标准化厂房60栋。
三是园区规划优。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规划用地5000亩,打造“初创孵化园+创业园+产业园”的全链条服务园区,又储备用地5000余亩。
四是行业影响大。济源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园区与苏州、广州纳米材料产业园位列全国前三。
济源:2035年实现纳米材料产业园和初创园入驻项目 100个以上
近年来,济源坚持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集聚11家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6亿元。
济源市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中一企业生产现场 受访者供图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济源因工业而兴,今天,这座工业之城正在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
近年来,济源坚持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集聚11家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6亿元。同时,济源正在朝着千亿产业规模的目标奋进——2035年实现千亿级纳米材料产业集群,届时济源将实现产业园和初创园入驻项目100个以上,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现状
一大批新材料项目落地于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
“纳米真正有价值的是纳米科技,它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5月24日,记者联系了刘培松博士,科班出身的他谈到纳米时滔滔不绝。刘培松在河南海博瑞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据了解,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建成了河南省首个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拥有10余家上下游纳米材料公司,而海博瑞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在济源市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里,济源市鲁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河南河大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投资的一大批新材料项目落地于此。“我们公司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郑州大学联合开发建设一条年产1万吨纳米氧化锌功能改性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新增税收6500万元。”鲁泰纳米总经理助理卢训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开展前期考察工作,建设周期约20个月,预计2025年12月竣工投产。”
平台
中试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纳米材料新产业之所以活力满满,济源与河南大学在2003年合作共建的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成员、大项目办副主任李庆军介绍,该基地多年来围绕研究纳米材料宏量制备及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先后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纳米材料小试、中试、工程技术验证等全过程的集成创新实验平台,25项专利技术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平台已孵化及技术转让企业15家,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基地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
“中试基地对外提供小试—中试—工程技术验证,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主任李小红说,目前研究人员开发的电子级球形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铝主要作为芯片用电子封装和导热材料,在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优势
底气源于这四方面:技术强、平台精、规划优、影响大
从无到有,济源“硬”是蹚出一条路。“济源纳米材料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领先,经过20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具备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底气。”李庆军总结了济源发展纳米材料产业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一是技术力量强。济源拥有纳米材料产业国家级研发平台、省首批中试基地等多个科创平台。同时,建立了高规格的专家技术团队,拥有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业内专家学者60余名。
二是孵化平台精。拥有全国唯一的智能、绿色、环保的初创孵化平台,有标准化厂房60栋。
三是园区规划优。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规划用地5000亩,打造“初创孵化园+创业园+产业园”的全链条服务园区,又储备用地5000余亩。
四是行业影响大。济源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园区与苏州、广州纳米材料产业园位列全国前三。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