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正文

河南济源:公路先行强产业 强村富民促振兴

河南商网   |   热度:
2024-07-25 09:29:45

近年来,随着我省持续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原本尘土飞扬或泥泞的土地,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道路,闭塞的小山村也变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网红村。

  2014年以来,全省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改善,管养机制不断健全,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281亿元,新改建里程11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2万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99%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全省100%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近年来,随着我省持续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原本尘土飞扬或泥泞的土地,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道路,闭塞的小山村也变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网红村。7月24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探访这里山村蝶变背后的故事。

  农村公路+旅游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山产业旅游路航拍

  位于济源南山森林公园核心腹地的承留镇大沟河村,森林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95%以上,每立方厘米6300个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天然氧吧”,三五成群的游人或堤岸慢行,或亲水闲游,或山坡攀越,或林间穿行。

  “我们大沟河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道路没修之前,这里是交通闭塞的小山村,我们自己村民出行不便,更别提有人愿意来我们村游玩打卡了。”大沟河村党支部书记陈东平对记者说。踏着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看着交相呼应的红黄标线,陈书记生动地描述:“随着家门口道路的修建,我们村整合资金600余万元,改造粮站旧所,新建特色农副产品展示直播间、识丁造物手工文创店、咖啡书屋,修建乡村旅游驿站、围湖栈道、农业公园等一批休闲旅游景点。引导村民改造老屋窑洞,建成窑洞饭店、悠然草堂等农家乐。堤岸慢行、露营烧烤、池塘垂钓、摩旅骑行,良好的体验感让我们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游人如潮。”

  陈书记口中的“家门口道路”就是指济源南山产业旅游路,道路全长19公里,途经承留镇、坡头镇2个乡镇,花石、大沟河等29个行政村。以“银线串珍珠”的方式,道路将531铁路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留庄民兵营、小浪底西霞院水库等22个景点有机串联,将蔬菜制种、生态养殖、林果采摘等重要节点有效贯通,实现了公路运营、旅游发展、农民致富三者融合、互动共赢。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始终以“以路带产、以产兴业、以业富民”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南山产业旅游路,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与人文旅游、生态产业等各类现代产业深度融合,激活了“路衍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以路富民、强农、兴旅、融体,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村公路+产业 铺就乡村发展“快车道”

花石村

  一路通则百业兴,一花开来百花开。南山产业旅游路的提档升级,吸引了众多外地投资商的青睐。清涧村党支部书记赵宗礼介绍:“我们村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独特的清泉资源,先后招商引资9200万元,大型高标准养殖场、清涧水韵、慕山依水生态农庄等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附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

  花石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集体领办+群众入股+引进社会资本”的发展模式,撬动社会资金2.23亿元,先后建成花安沿渠生态旅游路、音乐漂流、千亩梅园、滑雪场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采摘、冬滑雪的四季产业模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访。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说道:“路好了,人心齐了,脱贫致富的干劲就更足了,花石村的村民们也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开办乡村大食堂、农家乐、售卖手工艺品等,为小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花石村从全村评不出一个万元户的穷山沟,变成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的全国网红村。”

  致富产业发展到哪儿,农村公路就延伸到哪儿。南山产业旅游路不仅修到了老百姓家门口,也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大型农业机械、运输车辆可以通过南山产业旅游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这些都得益于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沿线乡镇通过培育绿茵种业、阳光兔业、嘉源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制种、林果种植、畜牧业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以路为媒拓市场,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道路沿线的济源绿茵种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积极推广“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等“万元田”种植模式,蔬菜制种总面积达5.93万亩,年产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等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为当地农民增收7200余万元。

  随着南山产业旅游路路网体系的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健全,乡村客货物流实现了全覆盖,济源特色肉兔全产业链条得以加快形成。被誉为“肉兔大王”的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种兔98万套,产值达30亿元,带动了孤树村、毛岭村等30多个村集体年均增收超过300万元,辐射发展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余家,带动种养户4000余户。

  农村公路+创新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先行的民生工程。因此,不仅要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先行,更应在信息智能化建设上先行,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方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023 年以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率先创新实施了“一路一码”“扫码识途、畅游济源”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在全国尚属先例。以“一路一码”“扫码识途、畅游济源”为引擎,以数字化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农村公路沿线设置了“扫码识途、畅游济源”图文标识公示版,建立完善了配套的数智信息平台。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统一设置二维码标识牌,科学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了管理服务一体化、信息内容多元化,信息查询便捷化、信息系统智能化,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服务效能和服务品质。

  同时,着力挖掘济源王屋山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愚公移山与道路的历史渊源,深度提炼和整合了济源王屋山内含的“中华文明起源”“道路起源”“愚公文化”“交通文化”“历史人文”“人文名胜”“自然景观”等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精神内核和文化精髓,充实了“道之源文化”的文史理论根基,精心打造了详实的文化载体,确立了全面系统的“道之源文化”体系。

  “扫码识途,畅行济源”和“道之源文化”建设不仅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工程,更是弘扬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获取农村公路和产旅信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济源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助力。

  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兴一方业,富一域民。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表示:“近年我们重点打造的南山产业旅游路,不仅打通了城乡双向通道,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谱写新篇章,让更多的乡村投资因交通而来,产业因交通而兴,城乡因交通而美,群众因交通而富。”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