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建有谭山书院、致学书院、崇实书院
学校强化价值引领,打造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主题教育育人品牌
学校用好用活大别山丰富党史教育资源,精心编演原创话剧《大别山上红旗飘》
学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全国首家炎黄学研究院
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高质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和根基夯实工作,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一、深化综合改革,构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育人体系。坚持不懈地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书院制改革为着力点,积极构建特色鲜明、通专结合、均衡高效的育人新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和书院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到全国书院制改革先进高校考察调研,研究制定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以及10多个配套文件,健全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以校本部“谭山”和淮河校区“致学”“崇实”3个书院为试点,着力构建融通课内课外、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文化生活、管理服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共同体。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相关荣誉30多项,被省委高校工委确立为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
二、筑牢两大阵地,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将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党委重点工作,校党委书记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常深入师生调研座谈、随堂听课,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门骨干课程全部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等次,居河南省高校第3位,1名教师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坚持主辅阵地有机协同、有效贯通,打造第二课堂,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办“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不断夯实基础、充实内涵,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影响力的学生骨干。
三、实施“灵魂工程”,广泛深入开展“讲价值观故事”主题教育。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月映万川的“灵魂工程”,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讲价值观故事”主题教育,通过微信、微博、舞台剧、集中展演等多种形式宣传展播,以“接地气”“冒热气”“爆泪点”的感人情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师生心灵共鸣和价值认同,赢得师生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形成了“人人讲故事、班班有精品”的浓厚氛围,达到了塑造价值、锤炼品格、铸造灵魂的目的,中宣部宣教局、省委宣传部领导多次莅临学校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深度报道,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聚焦宣传。学校作为全国高校唯一代表在中宣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培训班上发言。
四、赓续红色基因,创新打造红色育人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深化红色精神教育,精心打造“视”“听”“唱”“演”“读”“走”“研”立体化红色育人新模式;牵头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院,与省委党史研究室、信阳市委共建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对大别山精神进行系统研究阐释和宣传弘扬,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教育之中,取得良好教育成效和丰硕学术成果,先后获批相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1名教师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理论研讨会。
五、铸造德育品牌,持续实施“五个一”工程。持续推进“一班”“一校”“一网”“一刊”“一团”五大平台建设,即开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举办“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景明网,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编印《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科学理论和人文精神等教育;组建德育讲师团,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五个一”工程创建30多年来,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等5万余人,获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奖、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六、弘扬传统文化,首创炎黄学学科教学研究平台。为促进炎黄学学科化和科学化研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成立炎黄学研究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专家编写《炎黄学概论》通识教材,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开创并夯实炎黄学学科建设,炎黄学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以炎黄学进课堂为着力点,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等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七、涵养文明生态,着力巩固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坚持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来抓,全员参与、矢志不渝地涵养文明生态、厚积文明底蕴,不断提升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学校成为河南省最早获批并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的唯一本科高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14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次被评为“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高度文明的育人生态成为学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固本铸魂 强化特色 信阳师范学院着力营造立德树人新生态
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学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建有谭山书院、致学书院、崇实书院
学校强化价值引领,打造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主题教育育人品牌
学校用好用活大别山丰富党史教育资源,精心编演原创话剧《大别山上红旗飘》
学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全国首家炎黄学研究院
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高质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和根基夯实工作,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一、深化综合改革,构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育人体系。坚持不懈地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书院制改革为着力点,积极构建特色鲜明、通专结合、均衡高效的育人新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和书院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到全国书院制改革先进高校考察调研,研究制定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以及10多个配套文件,健全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以校本部“谭山”和淮河校区“致学”“崇实”3个书院为试点,着力构建融通课内课外、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文化生活、管理服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共同体。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相关荣誉30多项,被省委高校工委确立为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
二、筑牢两大阵地,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将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党委重点工作,校党委书记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常深入师生调研座谈、随堂听课,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门骨干课程全部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等次,居河南省高校第3位,1名教师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坚持主辅阵地有机协同、有效贯通,打造第二课堂,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办“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不断夯实基础、充实内涵,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影响力的学生骨干。
三、实施“灵魂工程”,广泛深入开展“讲价值观故事”主题教育。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月映万川的“灵魂工程”,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讲价值观故事”主题教育,通过微信、微博、舞台剧、集中展演等多种形式宣传展播,以“接地气”“冒热气”“爆泪点”的感人情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师生心灵共鸣和价值认同,赢得师生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形成了“人人讲故事、班班有精品”的浓厚氛围,达到了塑造价值、锤炼品格、铸造灵魂的目的,中宣部宣教局、省委宣传部领导多次莅临学校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深度报道,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聚焦宣传。学校作为全国高校唯一代表在中宣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培训班上发言。
四、赓续红色基因,创新打造红色育人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深化红色精神教育,精心打造“视”“听”“唱”“演”“读”“走”“研”立体化红色育人新模式;牵头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院,与省委党史研究室、信阳市委共建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对大别山精神进行系统研究阐释和宣传弘扬,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教育之中,取得良好教育成效和丰硕学术成果,先后获批相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1名教师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理论研讨会。
五、铸造德育品牌,持续实施“五个一”工程。持续推进“一班”“一校”“一网”“一刊”“一团”五大平台建设,即开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举办“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景明网,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编印《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科学理论和人文精神等教育;组建德育讲师团,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五个一”工程创建30多年来,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等5万余人,获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奖、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六、弘扬传统文化,首创炎黄学学科教学研究平台。为促进炎黄学学科化和科学化研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成立炎黄学研究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专家编写《炎黄学概论》通识教材,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开创并夯实炎黄学学科建设,炎黄学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以炎黄学进课堂为着力点,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等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七、涵养文明生态,着力巩固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坚持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来抓,全员参与、矢志不渝地涵养文明生态、厚积文明底蕴,不断提升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学校成为河南省最早获批并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的唯一本科高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14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次被评为“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高度文明的育人生态成为学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