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正文

政策暖人心,石榴变成金,老外朝河南农民老太连声说OK

河南日报   |   记者 韩春光 通讯员 古国凡 何洋 热度:
2021-09-22 10:41:18

平顶山市卫东区东高皇街道上徐村农民老太太荣泰祥,站在自家承包的石榴园里,脸儿笑得像开花的石榴。

  “乡亲们给我起个绰号:金牛山上的石榴仙子。就连老外也伸着大拇指,一个劲地朝我说OK、OK!”9月21日,平顶山市卫东区东高皇街道上徐村农民老太太荣泰祥,站在自家承包的石榴园里,脸儿笑得像开花的石榴。

  “甭笑呦,你瞅瞅,我今年73岁了,脸儿像石榴一样红润,干活儿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和老伴赵孩,他75岁,在金牛山上种的60多亩石榴,连年获得好收成。今年又是大丰收,果实累累,个个咧嘴笑。”

  一提起金牛山,附近年长的村民都知道,原来光秃秃的,除了杂草啥都没有。因为地下有煤,小煤窑众多,生态环遭到严重破坏。小煤窑关停后,为改变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卫东区在金牛山上实施了绿化工程,干部群众数十年如一日上山栽种石榴树,终于使荒山披上了绿装。

  上世纪80年代,上徐村老支书郭长顺,一到春季就带领乡亲们到山上刨坑植树,累计种下5000多亩石榴。山绿了,石榴也开花挂果了,可老支书身患绝症,没顾上尝一口就离开了人世。

  后来,李新柱、郭占广当支书,一任接着一任干,继续带领乡亲们上山栽石榴树。如今软籽石榴已发展到10000余亩,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石榴,并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果品,金牛山也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石榴果品生产基地,列入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线。

  “我倔犟,是个宁肯使死牛、不让打住车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号召农民承包石榴园,俺侄子抓阄抓到一片石榴园,他怕管理不好,风险大、赔钱,急得坐在园里掉泪。我说,别哭啦,让给俺承包吧!”荣泰祥向记者讲起她承包石榴园的经历。

  当时,丈夫赵孩极力反对:“马不歇脚、鸟不拉屎的地方,人家都不承包,你逞啥能哩!”

  “丈夫拗不过我。我在果园里搭起棚子。我们夫妻俩起五更、搭黄昏,天天拔草,手上勒出了血道道。可以说,每棵石榴树都饱含我们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掌握管理技术,荣泰祥和老伴时常参加卫东区科技局在村里举办的林果管理技术培训班,丈夫认真学,她认真记,记了满满好几本。

  “别看我是个初中生,很快就成了村里的石榴管理技术骨干。由于精心管理,种出的石榴个大、籽饱、味正,很快销售一空,当年就收入3000多元。”

  这些年,为巩固绿化成果,区里出台优惠政策,免费提供优质软杍石榴树苗和技术培训,每年聘请省林果专家现场指导石榴修剪、治虫技术,统一印制金牛山无公害石榴标纸箱,通过电商帮助群众销售石榴。尽管如此,由于石榴连年丰收,有时还是会出现卖难。

  为解决销售难题,前年,荣泰祥想到了把石榴进行深加工,酿成石榴酒。于是她购买来酿酒设备,反复试验,终于生产出口味纯正的石榴酒。这样以来,金秋季节销售火爆的鲜石榴,深秋季节加工酿造石榴酒,一年四季都能卖。

  村支书郭占广说,这两年,常有蓝眼睛的老外造访荣泰祥的石榴园,他们吃了荣泰祥种出的石榴,喝了荣泰祥酿造的石榴酒,都竖起大拇指,朝荣泰祥连声说OK、OK!

  近年来,荣泰祥靠种石榴每年纯收入30多万元。荣泰祥激动地说:“政策暖人心,石榴变成金。我算体会到了啥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